韦伯单簧管小协奏曲OP.26/Concertino Opus 26
演 奏:
作曲编曲:韦伯 [Carl Maria von Weber]
演奏指挥:暂无
乐谱风格:古典音乐
音乐形式:交响管乐, 协奏曲
演奏乐器:单簧管
出版公司:Molenaar Edition
难易等级:5
库存情况:请客服微信号:13910324401,或电话010-85863306
专辑介绍
韦伯于1811年创作的这首单簧管小协奏曲堪称浪漫主义早期协奏曲的典范。因介绍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委托,为宫廷单簧管演奏家贝尔曼量身打造,既展现演奏家超凡技艺,又承载着作曲家对器乐人声化表达的探索。
发展部涌现大量半音阶进行与远关系转调,单簧管声部连续跨越三个八度的音域跳跃极具戏剧张力。韦伯特意标注的"con fuoco"(如火般)表情术语,在快速音群中制造出火焰般跳跃的听觉效果。某段降G大调旋...
查看全文
韦伯于1811年创作的这首单簧管小协奏曲堪称浪漫主义早期协奏曲的典范。因介绍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委托,为宫廷单簧管演奏家贝尔曼量身打造,既展现演奏家超凡技艺,又承载着作曲家对器乐人声化表达的探索。
发展部涌现大量半音阶进行与远关系转调,单簧管声部连续跨越三个八度的音域跳跃极具戏剧张力。韦伯特意标注的"con fuoco"(如火般)表情术语,在快速音群中制造出火焰般跳跃的听觉效果。某段降G大调旋律突然转入B大调的连接部,利用等音转调手法实现色彩突变,这种调性布局方式后来深刻影响了李斯特的交响诗创作。
全曲采用单乐章结构却暗含多段体特征,这种打破传统协奏曲三乐章形式的创新设计,使音乐叙事更具连贯性。引子部分由弦乐组奏出绵延的降E大调主和弦,单簧管以极弱力度飘出主题动机,仿佛林间晨曦中升起的薄雾。这种弱奏开场在当时的协奏曲创作中堪称大胆突破,要求演奏者对气息控制达到毫米级精度。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对于单簧管这种乐器有很大的贡献。1811年,韦伯在曼海姆宫廷结识了卓越的单簧管演奏家贝尔曼(Heinrich Joseph Baermann, 1784-1847),并在国王的邀约之下,为他创作了一首单簧管小协奏曲(作品26),变奏曲的体裁,并由贝尔曼首演,大获成功。
降E大调单簧管小协奏曲OP.26,韦伯只花了六天就写完,演出后十分成功,演奏的乐团团员们听了之后甚至纷纷要求他也写协奏曲给他们;此曲自由的旋律流动与略带即兴的特质十分迷人,当时的巴伐利亚国王马西克米亚听了这首小协奏曲后大受感动。
韦伯写作了三首单簧管的协奏作品,分别是《单簧管小协奏曲》、《第一号单簧管协奏曲》及《第二号单簧管协奏曲》。其中尤以《单簧管小协奏曲》(Concertino, Op. 26, J. 109)最值得研究,其不仅是韦伯创作单簧管作品系列中的第一首,为开启之后单簧管作品风格的重要创作,也是韦伯自己颇为满意的作品。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