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狂欢节序曲作于1947 年,是美籍意大利作曲家约瑟夫·奥利瓦多蒂(Joseph Olivadoti)的作品。如同一般意大利作曲家所做的曲子,内容充满了清晰明快的旋律。玫瑰狂欢节在奥利瓦多蒂的作品中可说是结构庞大、内容充实的作品,而且演出次数相当频繁。
玫瑰狂欢节序曲分为序奏和快-慢-快的 3 部形式,一个接一个的将旋律导引出来并承接下去,从头至尾完全没有相同的旋律再现。序奏中单簧管柔和的旋律,彷彿置身于优美的玫瑰花...
查看全文
玫瑰狂欢节序曲作于1947 年,是美籍意大利作曲家约瑟夫·奥利瓦多蒂(Joseph Olivadoti)的作品。如同一般意大利作曲家所做的曲子,内容充满了清晰明快的旋律。玫瑰狂欢节在奥利瓦多蒂的作品中可说是结构庞大、内容充实的作品,而且演出次数相当频繁。
玫瑰狂欢节序曲分为序奏和快-慢-快的 3 部形式,一个接一个的将旋律导引出来并承接下去,从头至尾完全没有相同的旋律再现。序奏中单簧管柔和的旋律,彷彿置身于优美的玫瑰花丛。在铜管的交相辉映之下,音乐的层次渐渐饱满而回到原来略带神秘的色彩。
紧接着序奏后,铜管的齐奏预告着风暴即将到来。而在小调忧伤的旋律狂奔之下,曲调渐转灰暗。在快版结束后,再度回到3拍子结构充实的旋律,并逐渐向雄伟的气势发展。在音乐逐渐高涨之下,旋律进入最后的快板部分。明亮的大调加上节奏的提升,整首曲子就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若是在意大利歌剧中,序曲到此时,布幕将跟着缓缓升起。此种情景,就请各位自行想像啰。
序曲「バラの謝肉祭」ORG4,曲目时间:06:25。
1、前奏——F 调,慢板,以层次感很强的属关系调( C调)和絃进入,然后转回主调(F调);
2、主题——中速,用深沉充满感情的低音引导每句;
3、主题展开——用第二旋律烘托主题,两个旋律交织后汇合;
4、富有号召性的铜管间奏后转入小快板;
5、连续四句模仿过渡,为转下属关系调和转拍子作铺垫;
6、(F-bB) 转调, 3/4 拍子,抒情的木管与高吭的上低音形成对唱;
7、对唱交铜管,以 9/8 拍子把乐曲推向高潮;
8、小号引导,转下属关系调 ( bB-bE ),高音声部坚定有力的 2/4 进行曲;
9、低音声部切入进行曲,并成为进行曲的主体;
10、 进行曲在热烈狂欢中结束。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