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CD乐评:挪威Tenthing铜管十重奏新专辑《十全十美》

李博(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 发表于 2012-09-03 00:00:00, 来源: CnBrass.com

在今年国家大剧院的五月音乐节上,有一支来自挪威的女子铜管十重奏团很引人注目,她们有着靓丽的外表、高超的铜管乐演奏技艺,她们的专场音乐会让观众们无不为之折服,这就是Tenthing铜管十重奏。而EMI百代唱片公司同时在中国大陆地区发行了这支铜管乐团的专辑《十全十美》,近几年来大陆地区发行的铜管乐专辑真的是少之又少,这张唱片的发行对于大陆喜爱铜管乐的古典乐迷们绝对是雪中送炭。

铜管乐器在乐团中数量不如弦乐多,座次又排在后面,并不太为人关注,这样长此以往就连业界也熟悉地称之为“后排乐器”。可是这种“后排乐器”却是交响乐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声部,一切辉煌灿烂的音乐色彩都是由铜管乐器创造出来的,而它们亦能演奏委婉阴柔的调子。在多数听众的印象中,铜管乐器都是由男性演奏家来演奏的,这张名为《十全十美》的铜管十重奏专辑问世后让人们明白――“演奏铜管乐器不是男人的专利”。

Tenthing铜管十重奏由小号演奏家赫尔塞思创立于2007年,年仅25岁的赫尔塞思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小号天才”,她在演奏方面获奖无数,发行过多张个人专辑,一些专辑同样在挪威的专辑评选中获得奖项。Tenthing铜管十重奏由三支小号、一支夫吕号、一支圆号、一支大号、三支长号和一支低音长号组成,所有成员均为女性而且年龄都不满30周岁,尽管目前女性铜管演奏家的人数在各国的乐团中都日渐增长,北欧国家乐团中女铜管演奏家的人数可能更多一些,但是这样一支纯女子的铜管十重奏团在全世界也并不多见。

《十全十美》是Tenthing铜管十重奏的首张唱片,在录音中十位女子铜管演奏家选取了很多著名的古典乐曲来改编,如比才的《卡门》组曲、莫扎特的《第十一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还有挪威本国的著名作曲家格里格的《祖母的小步舞曲》、《摇篮曲》等好听短小的曲目。这些曲目均由挪威作曲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吉他演奏家雅乐G史托洛肯为乐团量身编制,这位优异的作曲家与乐团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让乐团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来演奏一切她们想演奏的曲目,而且无论任何作品都能演奏得原汁原味。

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为听众所熟知,在很多铜管五重奏的专辑中都能见到改变过的《卡门》组曲,本张专辑中这首《卡门》组曲在配器上摒弃了铜管重奏中旋律多数为小号演奏的惯例,乐曲中圆号和次中音长号的独奏段落演奏得游刃有余,乐团在演奏快节奏部分的时候衔接很紧密,声音和谐统一,在表现出年轻女性演奏家们活力的同时也兼顾了《卡门》歌剧中的戏剧冲突在音乐上的体现。在演奏阿根廷作曲家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冬季》这首曲目时,小号演奏家赫尔塞思的天才显露无遗。

皮亚佐拉写过很多关于阿根廷首都的曲子比如《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冬季》、《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夏季》还有他罕见的歌剧作品《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玛利亚》,皮亚佐拉在这些作品中大都运用过探戈音乐,他在探戈音乐中加入了古典音乐的严谨和爵士音乐的即兴等要素,这样就扩张了探戈音乐的表现幅度,赫尔塞思的独奏和领奏部分可以说演奏得十分到位,她对作曲家作品在重音和节奏上突出的特点早已驾轻就熟,我们从她的演奏中很难想象出她的性别和年纪。

德国作曲家库尔特·魏尔的《三分钱歌剧》在严格意义上讲应该不属于歌剧范畴,而是音乐剧的一种,但是无论如何在这部歌剧的配乐中原本就有很多铜管乐器的内容,乐团的这段录音选取了《三分钱歌剧》中的七段音乐,我们知道这部《三分钱歌剧》无论称之为歌剧还是音乐剧,在一般观众的眼里它的故事情节都是很复杂的,而Tenthing十重奏的演奏却让这个故事的脉络更为清晰直白,在听众面前呈现出被称为“尖刀”的麦基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强盗与另一位主人公――年轻貌美的波莉小姐这两个鲜活人物的爱情,和由冲动的爱情发展至最后的不得已的闹剧收场。

在这一组曲的第二段《麦克刀的歌谣》中中音铜管乐器的演奏处理应该算得上优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年轻时努力钻研民间音乐,一生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而他也是本张专辑中Tenthing铜管十重奏唯一的“娘家人”,乐团选择录制了格里格的《祖母的小步舞曲》、《摇篮曲》和《侏儒进行曲》,这些作品都很短小,风格上也很适合铜管乐器来演奏,而且听Tenthing来演奏这些挪威小曲似乎更能让我们理解格里格是如何用淳朴的民间曲调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真挚的民族情感,北欧铜管独特的演奏风格也从此流露了出来。

在Tenthing铜管十重奏于北京的专场音乐会后,我国的铜管演奏专家曾向她们问到为什么在乐团的演奏中没有看到高音小号(Piccolo小号),还有在她们的演奏中发现她们似乎更青睐于使用C调小号,演奏家赫尔塞思当时解释说她们钟情于C调小号的原因是能演奏出更为柔和、温暖的音色,不仅仅是一支小号发出这样的声音,而是强调几支小号合奏出这样的和声音感,从碟中格里格的这三首曲目我们也明白了她这种解释的合理性,虽然西方铜管乐团的编制看似相同,都具备小号、圆号、长号、大号这四样基本乐器,然而欧洲各地在乐器的用法上又不尽相同,这样才形成今天铜管演奏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在CD的最后我们听到了德国作曲家柯席尔的铜管作品《铜管交响曲》和民谣作品《古哈瑟兹依法赫》,说到柯席尔这位德国现代作曲家,可能多数读者并不太熟悉,很大一个原因当然是他辞世不久,然而他在德奥甚至整个欧洲的铜管乐作曲界可谓是标志性的人物,如果我们按照专辑上他的德文名字来上网查询的话,会发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他生平和作曲风格的介绍,还有很多铜管乐独奏和重奏的比赛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一些主办方还专门设立了“柯席尔基金”来鼓励青年铜管乐演奏家们通过比赛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准。

新专辑《十全十美》在录音技术方面也称得上相当出色,我们知道听古典音乐如果不是现场听,那么用什么样的音响设备听似乎格外重要,而灌录唱片时如果不注意按照乐器和声部的声音特性来区分调整,用再优秀的音响设备可能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听EMI百代唱片公司出版的这张铜管专辑时,我们能很清楚地区分出高、中、低音铜管乐器的音色,在听乐团整体演奏的音色时又能区分出它们的层次感。实际上很多为铜管乐器录音的技术人员都很清楚,小号很容易发出尖薄的声音,而这种声音缺陷在录制后会更加被放大,让人听后心理紧张不快,长号一不留神也会录出干瘪生硬的质感,而大号发音迟缓,如果录音技术不到位就会生成暗淡无光的混沌音色。

铜管乐器最难表现的地方在于声音要光辉灿烂,又要温暖柔和;既要有管壁振动的破金之声,而又不失铜管本身的厚度与质感。不用说,这些要求在这张CD中完全验收通过,如果实在要挑出毛病,笔者个人认为低音铜管乐器(低音长号、大号)在一些曲目的演奏中没有完全承托住高音乐器华丽的旋律,这显然与录音技术无关,在Tenthing铜管十重奏于国家大剧院的专场音乐会上笔者也有同感。这张《十全十美》铜管专辑在曲目的数量和时间上都十分充分,十位年轻的女子铜管演奏家们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实在不易,总之,这是一张很值得一听的铜管CD。

专辑曲目:
1. 比才:卡门组曲
2. 阿尔贝尼兹:阿斯图利亚斯的传说 选自西班牙组曲
3. 皮亚佐拉: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冬季
威尔:铜管乐组曲 选自三分钱歌剧
4. 序曲
5. 麦克刀的歌谣
6. 替换曲
7. 安逸生活之歌
8. 波莉之歌
9. 探戈歌谣
10. 加农炮之歌
11. 格里格:祖母的小步舞曲
12. Grieg:Gjendines bådnlåt (Gjendine's Lullaby) 格里格:珍汀的摇篮曲
13. Grieg:Troldtog (March of the Dwarfs) 格里格:侏儒进行曲
14. Piazzolla:Verano Porteño (Buenos Aires Summer) 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夏季
15-17. 柯席尔:铜管交响曲Op80 三个乐章
18. 莫扎特:第11号钢琴奏鸣曲 K331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
19. 柯席尔:古哈瑟兹依法赫作品105第3号(民谣)

 

网友评论

trombone888 @2013-03-17 17:27:21  (IP已经记录)

听过 堪称绝 。。。。。。。。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