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草原夜色美 和声彩云追

陈建明 发表于 2012-04-15 00:00:00, 来源: 人民艺术家
关键词:  王和声

  天河的星星,被草原的清风,吹成了牛羊,吹成了毡房; 
  音乐的激情,被心灵的音符,唱成了银河,和声彩云追。
                    ——作者题记

  12月26日,我年年会铭记在心。
  1898年的今天,居里夫人研究证实了具有医疗、科研作用的镭元素存在,遥远的女神一直奉在我心坎。
  18年前的今天,刚到北京的第一个冬天,我专程去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去了天安门城楼拜观。当晚写了《永远的太阳》,那种温暖一直留在心房。
感谢今天,2011年12月26日,因工作采访,我写下一个草原与音乐、音乐与人生美好合一的名字——王和声。
  福斯特(英) 曾对英国19世纪著名评论家、散文家、小说家、传记家维吉尼亚。吴尔夫评说的一段话,“洋为中用”,以品读从管乐演奏员到解放军军乐团一级作曲家王和声。
  “她就像是一种植物,种植人原来打算让她生长在错落有致的花坛——奥秘的文学花坛之中,不料她的细枝长得满地都是,纷纷从花园前的碎石缝里冒了出来,甚至还从附近的菜园的石板里硬钻出来。”
  ——引自(《书和画像——吴尔夫随笔》【英】维吉尼亚•吴尔夫)

  “合生”--“和声”--“和声王”
  1955年12月27日的这一天,很平常的日子,洛阳孟津县一个普通农家出生了一个男孩。他的父亲王金鼎是共产党员,曾任村农会主席,全国解放后调入伊川县工作。此时家乡和全国一样,正在兴起火热的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高潮,样样工作跟党走的父亲灵机一动,给孩子起了一个带有浓郁纪念色彩、革命化的名字--王合生。

  受喜欢音乐的两个姐姐的影响,更是源于天分的王合生,在学校的唱歌比赛和音乐考试都能得到99分。当王合生15岁的时候,正值全县轰轰烈烈放映党的九大召开的新闻记录片,他跟母亲去县礼堂观看,第一次看到解放军军乐团用叫不出名的、金灿灿的乐器吹奏国歌时,王合生羡慕地说“太威风了!”。他母亲说“你要是能在这里当兵多好,让你敲大鼓都是幸福的。”

  没多久,机遇降临了。 1970年冬,解放军军乐团、新疆的骑兵、四川的步兵等四五家部队来河南伊川县招兵。王合生的音乐才能被几家部队同时看中了,但下通知书的时间有先有后,新疆骑兵部队很快就给合生发了军装。当他很快就要入伍的时候,军乐团的招生人员正在洛阳忙碌,听说他被新疆部队“抢”走了,连夜赶回县里跟武装部交涉,找新疆军区交涉,最终将他招到军乐团。

  命运的安排,自有天机。走进军乐团之后的王合生也觉得,老天很有意思,前方有这条路召唤你,解放军军乐团不来都不行。水光知月出,花落见风行。“合生”这个名字叫了二十几年后,是音乐让 “合生”变成了“和声”。王合生先是学习巴松演奏的,也许是一想到音乐很自然就想到和声,也不知道是从哪天开始的,战友们无意中叫到或写到他名字时,都慢慢地约定俗成了“王和声”。王合生顺其自然地打了报告,领导批准了用“王和声”一名。

  1985年,在军乐团团领导的支持关心下,王和声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大专班,三年的系统学习,完成了从实践到音乐理论的跨越。王和声这个名字使他和音乐创作结下不了之缘。虽然天资聪慧,但流下多少汗就能产多少粮的朴素道理,让王和声从不放过可以利用的分分秒秒。他对美国现代舞开创者伊莎多拉·邓肯说的一段话很有同感,并有相同的坚持——“我的艺术就是通过舞蹈的动作和节奏努力实现真实的自我。因此,为了发现一个绝对真实的动作,我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在《草原夜色美》诞生之前,那个“王合生”就写了上百首的曲子,十几年时间与每一段旋律的周旋,与每一个音符的较量,与每一支激情激越的管乐器的亲密接触,星光日月看得见,脚下的土地能感知。那时乐队通常都是上午8点钟开始练习基本功,9点开始排练,他晚上吃完饭到屋里开始写作品,许多时候都是一直写到早上七八点钟,然后拿起乐器参加排练。有时候,创作灵感得心应手如神助,灵光慧现转瞬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歌曲《草原夜色美》在1984年脱颖而出,获得全国征歌一等奖。

  “和声”本是音乐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通常指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由于名字沾了“和声”的风光,王和声在创作中就很注重和声的色彩运用,所以就又有了“和声王”的美称。在他个人作品音乐会上著名书法家李洪海题赠“和谐之声”,之后,王和声在创作道路上就又多了写时代主旋律、写人民幸福和谐之音的重任。“和声王”与时俱进,一曲随意飞烟霞, 漫涨潮音到天涯。

  王和声认为: “我是中国作曲家,要用民族的音调,用西方的创作手法、理念完成我的民族思想。作品必须是中国的,必须民族的,但要有世界性,这就需要有厚重的扎实的技术武装它,才能达到民族性、群众性、世界性。我的音乐是老百姓听的,可听性就是群众性,民族性;可品性就是时代性、融合性;可传性就是记忆的经典性。中国的管乐要有担当,要多方面探究,要有时代感。”

  王和声为人与为艺,尽显“做人要有父母心,作曲要有英雄气。”

  他的第一首军乐作品《边防战士进行曲》和第一首歌曲《英雄的连队英雄的兵》就诞生在八十年代的南疆边防,没有条件,就在乐器盒子上、在行军床上写。下着雨,帐篷里找一个不漏雨的地方抽空就写,利用一切孔隙进行创作。

  交响序曲《家园颂》的音乐腹稿,竟然是他在生死一线天的汶川抗震救灾采风中、直升飞机在大雾中盲飞一个多小时的空中构想的,当他们的飞机安全着落成都时,听说与他们飞机编队同行的、只差五分钟起飞的陆航团战友邱光华飞机失踪的消息(几天后得知失事),更有一种纪念英雄、怀念家园、珍惜人生的激情涌至笔端,《家园颂》诠释了王和声生命极致的体验与灵魂深处的赞歌,作品在个人音乐会上令全场震撼和感动,并荣获第九届全军文艺会演“器乐创作一等奖”。 

  百姓——国家——世界

  “大众喜欢我的歌,让我感到很幸福。”

  王和声更在乎普通老百姓对作品的反响。闲暇时间他会去公园锻炼身体,常常听到不同年龄的人唱他的歌。登香山时,一位老太太悠闲自得地哼着《草原夜色美》与他擦肩而过,让他觉得幸福之极。他曾接到内蒙古赤峰乌丹镇一个牧民的电话,说她儿子在日记上写到很喜欢《草原夜色美》这首歌,很想认识作曲家,她辗转地替儿子来圆这个梦。王和声也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每听到90后、80后也在演绎他的这首作品,王和声觉得他的艺术在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2011年6月12日,由总政治部宣传艺术局、中国管乐学会、解放军军乐团联合举办的解放军军乐团王和声作品音乐会《草原夜色美》在国家大剧院隆重进行。这位十五岁走进军乐团的音乐赤子,从他从艺四十年来所创作器乐曲、声乐曲上千首作品中精选出15首奉献给大家,其中有展示华夏文明和民族精神、主旋律优美抒情的管乐交响诗《华夏随想》;有交织着举酒碰杯、枪矛撞击和歌呼舞动的动感强烈的交响音画《彝海》;有弘扬民族正气、震撼人心的交响序曲《家园颂》;有按宫、商、角、徽、羽的调式排列、奇妙组合而成的交响管乐《五声神韵》;有清新向上、激昂雄壮、让世界回荡余音的2008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上场音乐--进行曲《成功之路》等凝聚王和声音乐不同时期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合奏与独奏、声乐与器乐交相辉映,美不胜收。音乐会命名为《草原夜色美》,顺应了人们对《草原夜色美》的 关爱,也寄予了王和声对这个和谐世界的期许,寄予了他对音乐追求的美丽遥望。

  如果说她如一首东方的小夜曲,一首牧民的摇篮曲,一首草原的情歌,让我们来对《草原夜色美》作选项,我们只得没有选择的全选了。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鲜花的簇拥之中,王和声对《草原夜色美》的回忆历历在目……

  当词作者白洁把《草原夜色美》歌词送到王和声手里的时候,他触目吟诵,兴奋和喜悦之情澎湃而生,一时竟难以言表。歌词特别强烈清晰的画面感,引领他的魂灵走进草原夜色之中。当时他心中的草原就是天堂。冥冥之中灵感激荡,他把门一关,沉浸到创作中的草原,“草原夜色美,琴声悠扬笛声脆,暖风吹送天河的星啊,汇入毡房闪银辉……”旋律如泊泊清泉淌出胸臆。

  这首歌曲舒展在美轮美奂的草原境界里,集合了强烈的蒙古族民歌音调色彩和丰富的民族元素。在艺术表达的形式上以弱拍起步、配以奇妙的六度、八度跳进,反复咏叹,好比跳高运动员的赛前总以低的姿态向高点冲刺的激情,作者的魂魄已象骏马一样奔驰在草原,信马由缰地在月光下漫步。他其实已经忘记自己是在创作,他只是忘我地在倾听、在理解、在发现、在记录草原要说给他听的悄悄话。王和声以前只去过额济纳旗演出,那里恰恰是他很崇拜的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的故乡,他将对草原天堂般的向往和对德德玛老师的钦敬之情融汇在一起,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与创作题材、创作对象倾心苦恋的过程。他几十年心中积淀已久的音符,一下子找到了与草原意境融会贯通的神来之笔。草原夜色,惠风和畅,王和声生命与艺术交合的旋律和音符,流淌成了舒缓悠扬的牧民与蓝天白云的辽阔对话,流淌成了牧民与草原跌荡起伏的爱恋情语,流淌成了姑娘遥望马背上情郎远去、泪盈双目的缠绵委婉,流淌成了浓浓飘香的奶茶,流淌成了牛羊咀嚼青草的清香气息……

  时隔24年,这首根据独唱歌曲改编的 无伴奏混声合唱《草原夜色美》又一次获得全国大奖——2008年文化部第14届全国音乐作品合唱类一等奖。在2011年12月1日国家大剧院的颁奖音乐会上,他又一次获取国家级的最高荣誉。《草原夜色美》以时代赋予她的青春活力,绽放在国家大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军队的边防哨所等不同的舞台。

  王和声不仅是一位作曲家,他还担当起了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的文化大使。他创作、编配了大量的外交礼仪用曲,《回归号角》、《致敬曲》在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祖国交接仪式上高奏、伴随着国旗的升起;《世博号角》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仪式中嘹亮地从中国扬声到国际;《圣火号角》在天安门广场奏响了和平的 乐章;为2008奥运会及残奥会创作的颁奖仪式入场曲《成功之路》,在“两奥”期间演奏了774次之多,这是建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王和声以音乐的名义,让中国走向世界。

  当奥组委打破惯例,宣布王和声的上场音乐与谭盾的颁奖音乐共同担当起奥运颁奖系列音乐重任时,王和声又一次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那份无上荣光。这种幸福感是金钱买不到的。能够奉献出《成功之路》这样的作品,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听见,这是王和声一生的骄傲。在2008年8月5日上午的 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音乐新闻发布会上,当记者问道他创作灵感来自何处时,他不假思索地向全世界说出了“来自国家荣誉感”的心里话。

  数字与音乐,本是同根生,往往在不经意间,从盘根错结处,生出一枝枝笑语生辉的红花绿叶。这些荣誉的背后,其汗水、心血和多少彻夜未眠之夜,王和声自己已经不怎么记得,但是,他的一个个作品记载得很清楚,近二十年来创作的作品,音乐的史册叠成星光大道:
1984年,歌曲《草原夜色美》(祖国在前进全国征歌)一等奖;
1988年,交响合唱《圆明圆》(毕业作品音乐会);
1990年,歌曲《蓝天空,白鸽子》(1990年全国亚运征歌)二等奖;
1992年,进行曲《金色的原野》(文化部第七届音乐作品创作奖);
长号独奏《马背上的 长城》(第六届全军会演器乐创作三等奖);
1996年,小号独奏《月光下的舞步》(全军文艺新作品三等奖);
1999年,《圆明园》(第七届全军会演器乐创作一等奖);管乐曲《五声神韵》;
2003年,歌曲《草原牧歌》、《春的祝福》、《缤纷的彩带》、
《天使之爱》(军旅歌曲MTV大赛特别金奖);
2004年,《彝海》(第八届全军会演器乐创作一等奖);
2006年,歌曲《爱在北疆》(全军新作品一等奖);
2008年,《成功之路》(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颁奖仪式系列音乐上场曲);无伴奏混声合唱《草原夜色美》(2008年文化部文华音乐作品创作一等奖);
长号与乐队《出征》、歌曲《红色课堂》(全军第十一届全军优秀新作品奖二等奖);
2009年,《家园颂》(第九届全军会演器乐创作一等奖);
2011年,歌曲《阳关叹》、《在祖国检阅的目光里》(【唱支军歌给党听】歌曲征集优秀作品奖);无伴奏混声合唱《草原夜色美》(中国音协金钟奖评奖合唱类优秀作品奖);管乐交响诗《华夏随想》在个人作品音乐会上首演问世。

  王和声的作品也被国外所关注。德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出版了他近10首的作品:《 月光下的舞步》、《五声神韵》、《马背上的长城》、《民谣荷包》、《圆明圆》、《成功之路》、《在那遥远的地方》、《孔雀舞曲》等。[splitpage]

  《中庸》有“诚者自成也”、“大道自道也”。“诚”是自我人格自己要完成的。大道是自己运行的,日月星辰在宇宙中运行规律,是最大的“诚”。讲天人合一,做人要“诚”,才能“成”。

  解读王和声,可以从他感情心力的“诚”来发现他艺术功力的“成”。他的作品的高度与他情感的高度在同一维度,而他为人处事却很低度。

  “我感情至上,一直带着感情写,感情往往引导技术走上全新的情感领域,引导你的音乐术语在作品里面痕迹全无,情致深处,感觉不到技巧,化进去了,能够有灵魂,情感至上的超越。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感觉深奥”。

  “大概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我曾闪现过一个念头,自己是不是也该“现代”一下了,探求比较纯技巧,比较时尚风潮的艺术创作风格。经过一段时间的困惑之后,我明白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坚信民族的才是我的出路,只有在民族之中才能够找到自我,也才能使作品艺术常青,这是我的积淀,也是我长期实践体悟出的艺术理念。简单的往往才是深刻的。我现在追求的是一种用大家都能够理解的音乐。美、深 、简单的组合,才形成了我的创作风格,这也是我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野鹤闲云寄此生,暗香真到十分清。

  王和声的人生观与他的艺术风格与同样透明,始终保持一颗平民百姓的平常心。

  “我以快乐作曲的 理念来从事我的工作。音乐使我这个人变得透明了,简单了,看事物美好了。作品是透明的、光明的、简单的。一直以善的眼光看世界,也愿意给朋友多留些美好的 回忆。我觉得,美好的人生同样也 是精彩的乐章。”

  王和声觉得他最幸福的的感觉是,好的作品被人们接受、喜欢。当然,家和是前提。王和声的爱人狄凤云,是北京市政三公司统计员,对他的工作很支持。她虽然不懂音乐,但是她能够鉴赏,代表了全国老百姓的第一听众,她准确公正的评判,使王和声能听到最真实的听众反响。但是,遗憾是每个人都有的。王和声遗憾的是“幸福并苦恼着。因为我最擅长的是旋律,我也盼望有更多的作品像草原夜色美一样流传下来。我钟爱事业,也钟情于管乐,今后的目标就是要争取写一首成功一首,“我要为‘王和声’三个字负责,你名字出现在作品里面就应该对得起他。”

  又是一个值得记住的12月26日。

  第二天,王和声就要过56岁的生日。写完以上文字的时候,2012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我将新年的 祝福与文字的记忆,感谢为这个世界带来美好音乐的王和声先生。同时,我也作为被音乐恩泽的普通听众,为音乐祝福,祝福音乐恩泽大千世界的每一寸土地,牧笛悠扬,和声惠畅。

陈建明 2011年12月26日采访于解放军军乐团
2011年12月31日完稿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