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陈黔《荣归》交响管乐作品音乐会成功举办

曲云玉 发表于 2012-03-29 00:00:00, 来源: CnBrass.com
关键词:  陈黔交响管乐

早春的北京乍暖还寒,但3月10日晚上的解放军军乐厅却灯火通明,充满了春天的暖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著名的作曲家陈黔交响管乐作品音乐会成功举办,为迟到的春天绘画了一幅美丽的图景。

陈黔,贵州人,三岁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四岁学习钢琴。1981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黄虎威教授学习作曲。1985年毕业后调入解放军军乐团创作室任创作员。近30年来,他笔耕不缀,潜心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佳作,特别是其管乐交响作品更是蜚声国内外。多数作品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文华音乐创作”作品奖。

1997年,由我国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执棒解放军军乐团,演出《陈黔管乐交响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这场音乐会被誉为中国交响管乐史上的重大喜事。时隔15年,由解放军军乐团著名指挥家张海峰和张治荣,指挥的这场音乐会把近年陈黔创作的优秀交响管乐作品作了全新的呈示。音乐会演奏了陈黔近年来的一些优秀代表作品《荣归》、《雪莲》、《更尽酒》、长笛与乐队《狂夫》、小号与乐队《卡巴耶》等等。

交响诗——《更尽酒》是作曲家陈黔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而作: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乐曲素材取自于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的传谱。融诗词境界,揉笔墨法度,含音乐意象,从而形成乐曲的结构、技法、语言和个性。今天,作曲家希望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幽幽的乐声中,漫步在中国山水画意间,沉浸于中国诗词蕴涵里,与古人契合,寻回那一份心灵的宁静与超然。

长笛协奏曲——《狂夫》,作曲家自己写到:我崇敬那些不愿做奴隶有血性的播种人,我崇敬那些身陷牢狱却能吟唱两者皆可抛的人,我崇敬那些面对狗洞不愿偷生的人,我崇敬那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长笛时而迂回婉转的低吟,时而一飞冲天的豪情,正是无数个“狂夫”在曲折中追求真理,前赴后继走向胜利。

交响诗——《荣归》是作曲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是一首为生命高歌,为英雄祈福的安魂曲。素材取自中国传统民族元素,西洋乐器与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完美结合,音乐与声乐的相衬交织,更彰显作曲家的创作内涵更加深刻,技法更加醇熟,意蕴更加深远。

小号独奏——《卡巴耶》源自新疆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语“面对面”的意思,音乐素材取自古老的同名塔吉克民歌,忧伤的散板和七拍律动的对比,交织出浓浓的爱意和抑制不住的欢愉。乐曲表达了思恋久别的亲人,偶然见面时激动又复杂的情感世界。

第二管乐交响曲——《雪莲》创作于1999年2月,1999年6月北京首演,2004年9月日本东京首演。这是一个西藏古老的传说,仙女卓娃桑姆住在天宫无忧无虑、享尽天福,却无法挡住尘世的诱惑,从天界下凡来到人间,不料却为凡人的贪婪和狡诈深感失望和震惊,最后,纯洁如冰山雪莲的她因心碎而决离尘世。乐曲取材于最具西藏地域文化的藏戏音乐元素。从音乐的结构到音色材料的组成等均注入了作者新的观念,声音信号的组成、乐曲的基本构架被转化成东方意味的逻辑,所有音色上的新观念和技术创新都是为了音乐语言的丰富,更能准确表达作品的思想内涵,更强调音响与听众在交流层次上的有效性。

本场音乐会是解放军军乐团纪念建团60周年系列音乐会之军乐厅首场开篇之作。军乐团特意派出两位重量级指挥:张海峰和张治荣,共同为音乐会执棒。张海峰曾荣获荷兰第14届世界管乐大赛暨第9届青年指挥比赛第一名金指挥棒奖,成为该赛事举办 50年以来获此项金奖的第一位亚洲人。张治荣曾两次获得全军文艺会演优秀指挥奖,被誉为“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造诣以及情感丰富的指挥家”。

音乐会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有很多国内著名的音乐大师和专家到场,也有很多作曲家和学习作曲的学生、研究生前来聆听。音乐会结束后,解放军军乐团专门召开专家研讨会。

著名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黄虎威先生说:今天晚上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听了陈黔交响管乐音乐会,感觉别开生面和激动人心。这个音乐会,我总的感觉它把内容的表现和现代作曲技法和民族风格结合的相当好。它从内容出发,里面运用了戏曲的素材,运用了民间音乐的素材,还有一些古典歌曲的素材,我觉得都结合的非常好。处处都展现了他那种灵气和灵感。我觉得这种音乐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感觉非常成熟。

陈黔是我和高老师的学生,他自己很努力,这么多年军乐团给他创造了各种条件,也给他各种各样的帮助,这么多人配合他演出,我感觉非常高兴。我从四川特意赶来听他的专场音乐会,今晚确实非常让人激动。

著名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卞祖善先生说:今年7月解放军军乐团将迎来扩编成立60周年,要举行系列音乐会,今天是首场。首先我感觉把陈黔的交响管乐作品音乐会作为首场意义很重大。因为我们要创立自己的中国管乐学派必须要有作品。

今天两位指挥家张治荣、张海峰和全团的艺术家都表演的非常精彩,这五首作品演奏的都非常出色。就像黄老师讲的陈黔的作品很有特色,就是他把我们的民族民间包括戏曲的还有一些鼓乐的音调与现在的作曲技法很好的融会贯通,并很出色的表达出来。军乐给人的概念常常是威武、雄壮、有力。但是在陈黔作品里是风格多样的,而且每一部作品都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

另外我认为两位指挥家和乐队全体艺术家今晚也表现得非常出色。两年前我听过一次乐团三个乐队的交流音乐会。我觉得较两年前军乐团的整体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05年中国管乐学会成立以来,在军乐团的大力引领和推动下,我国的管乐表演艺术和管乐创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我想咱们军乐团是发展中国管乐的一个大本营,它是榜样、是旗舰,引领着整个中国管乐事业的发展,所以今天音乐会意义重大。

另外这个宣传册子里面特别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就是要创立中国军乐馆。这也标志着解放军军乐团扩编成立60周年以后,中国的管乐事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天这个音乐会给了我们很多艺术上的美好的感受,还给了我们很多力量和信心。再次表示热烈的祝贺!

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高为杰说:现场听交响管乐作品音乐会第一次大概是60多年前,那时候我大概十五、六岁,听的是东德的国家警察乐团的演出。那场音乐会给我很大的震撼,有两个曲子印象非常深,一个是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还有一个理查·斯特劳斯的《恶作剧》。当然这两个都是管弦乐移植过来的,当时我受到很大的震撼,知道了交响管乐还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所以我后来就喜欢上交响管乐了,听到过很多唱片和作曲家的作品。去年我还弄到了美国当代作曲家科瑞·利阿诺写的第三管乐交响曲。

今天我再一次受到了震撼,为什么呢?今天我听到的是我们自己的乐团在演奏,是我们自己的作曲家陈黔作的交响管乐作品。而且这种喜悦更超过上一次,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我觉得好的音乐作品总是要体现出“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对于西洋管乐来说世界性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载体本身就是一种洋的形式。时代性也不难做到,最难的是民族性,但是今天陈黔作品在这三个方面都做的很好,尤其是民族性做的很好。因为他要把这样一种洋的形式奏出我们自己民族的风格和民族精神,我觉得做的非常成功。刚才黄老师、卞老师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我也是再一次祝贺军乐团的演奏家、指挥家们的精彩的演出,祝贺陈黔创作了这么优秀的作品。

著名作曲家瞿小松说:我要说点个人的看法,因为我跟陈黔是老乡,还有一个更深的关系,陈黔的爸爸陈培信老师是我最早学作曲的老师,那时候还没有认识高老师,高老师也是我的恩师。陈黔的父亲陈培信老师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其实没有陈老师也没有我今天。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今天晚上非常高兴,我想陈老师在天之灵听到今晚的音乐会一定也会非常高兴。

就作品来讲,我特别想讲讲小号协奏曲“卡巴耶”,因为在“卡巴耶”里面我听到陈黔对突厥语系音乐的使用,因为突厥语系的节奏非常有意思,这是欧洲的作曲家到20世纪之前完全不知道的东西。另外我还感觉到了他对爵士乐的敏感,这两种敏感在很多汉族作曲家身上很缺乏,所以我建议这方面要多做点文章。

因为“卡巴耶”和最后一首你自己改编的作品我感觉震撼人心。因为我自己有一个感觉:20世纪欧洲学院派的先锋音乐是一种非正常人的心理状态,所以这两首曲子,我个人来讲我更喜欢。

另外提点意见,小锣、板鼓慎用,用的太烂了,几乎所有人都用。尤其是第一个作品《荣归》完全不需要这样的音色。千万不要为了中国风格硬套这个东西。真正中国风格是骨子里透出来的,所以特别要小心,千万不要贴标签。

今天是我第一次听管乐作品,而且是第一次看一大群穿军装的人在台上,我的感觉是不知道我面对军队还是面对音乐家,结果我一看简介两个指挥都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小号独奏是军艺毕业的,长笛独奏好像也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我想我面对的还是音乐家。我听陈黔讲排练用了四天的时间,相当不错。但是我鸡蛋里面挑骨头,还是期待有更干净的音准,尤其是《雪莲》那个东西,音准更应该讲究一点。比如说校音的时候我感觉有些声部音没调准就过去了,校音变成了一个过场。所以从长期训练来讲希望更严格,这样才有可能挑战国际水平。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作曲教授杨青说:陈黔应该是老朋友了,我年纪比他大一点,他叫我青哥。其实他第一次音乐会,1997年音乐厅那场我为他写了一个评论,当时发表在《人民音乐》上,文章的题目叫《第一步勇者的足迹》,因为确实中国的管乐交响作品是陈黔第一个写出来的,当时觉得确实很震撼,觉得管乐能写出交响的感觉很震撼。

实际上我们一直在关注陈黔,但是陈黔15年了,至少我没有听到过他个人作品音乐会。前段时间我跟陈黔、于海,接待了一个从美国来的指挥家,对陈黔大加赞赏,说陈黔的《荣归》,在美国是很多管乐团必奏的。那时候我还真没听过,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作曲家,那天我感觉非常兴奋,我们也跟那个指挥家建立一些联系,也很骄傲,因为管乐在中国发展的非常好,包括中小学、大学都有管乐团,包括军乐团的指挥,包括首师大管乐团的指挥就是军乐团的范四亭老师,所以乐队发展的很快。但是中国自己的作品很少,一听都是外国作曲家的作品,所以那次我听那个美国指挥家说陈黔的管乐作品在世界上来讲跟所有作家比都是不逊色的,都是一流的作品,所以我为中国有这样的管乐作曲家确实感到非常骄傲。今天听了这场音乐会,原来陈黔给我的印象是很狂放的人,好像憋不住老是要爆发的人,我今天听了《更进酒》对他有新的认识,我感觉他也很含蓄、很文雅,很有点文人雅士的感觉,那个作品写的非常仔细,我很喜欢,我感觉非常细腻,表现出了陈黔的另一方面。其实中国的管乐还有表现很细腻、很中国化、很文人化的一种气质。所以我对今天的指挥和军乐团有这样一场震撼的音乐,我感觉非常的兴奋。我希望陈黔的作品能够在大学和中学生中都要经常演奏。尤其最后他指挥这个作品,我发现他其实改编了很通俗的作品,这些作品应该是向全国推广。军乐团作为中国最好的管乐团,应该有责任向中国所有的管乐团推荐自己的作品,再次表示祝贺,谢谢!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小虎说:首先祝贺陈黔交响管乐作品的演出非常成功。老师们说的我不再重复了。我觉得我在这个音乐会上听到了很多管弦乐队的音乐语言。我今天带着中央音乐学院的博士、硕士等七、八个学生来听,他们一边听一边在说管乐也能够这么丰富。音乐会我觉得题材、体裁丰富。尤其抓我眼球的就是长笛独奏曲。首先说配器吧,这么大的管乐队给一个长笛去协奏,一不小心就会被压住的。但是我觉得听起来除了很清楚以外,乐队的部分和长笛的呼应都非常有层次。而且这个作品在写作手法上有一定的难度。很有挑战性,用长笛写“狂夫”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我特别关注这个作品。

我们作曲系前几天开会,说到今年准备与军乐团有一个作曲比赛的合作。临开演前和陈丹主任和陈黔都打招呼了,我们会请军乐团萨克斯组声部的演奏家和次中音号演奏家过去讲一讲,因为管弦乐队不常用。为的是把作曲比赛能够搞的好,这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探索。

解放军军乐团团长邹锐感谢各位专家,他说:今天这场音乐会有幸把各位请来并座谈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我们感觉很受益。今年是军乐团扩编成立60年,60年的艺术实践,使中国的管乐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要看到管乐理论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突破。这几年随着我们国家管乐艺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作为最大的管乐团队也在着手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同时我们也在研讨把我们自己的管乐作品集结成册向社会推广。这样一方面推广了管乐艺术,另一方面也听取当下社会对管乐创作的需求。今年我们举办建团系列音乐会20多场,我们还会请各位专家来听,多给我们提意见。近些年我们坚持开门办团,利用社会上的各种学术资源。包括我们跟音乐学院作曲系,搞一个战略的合作框架,互相交流自己学术方面的最新成果,这样对我们的作曲家是一个激励,我们共同都有这个责任,把中国管乐艺术再提高一步。代表马力政委,代表陈黔和全团人员衷心感谢各位专家!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