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乐学会高级顾问、北京市少年宫艺术总监、指挥李美珠老师应美中文化教育基金会副主席宋扬先生邀请参加1月30-31日为期两天,在美国西雅图举办的2012年第二十四届西北太平洋管乐节,担任评委工作。本次活动的音乐总监是萨尔兹曼先生,有近40支初中及高中学校管乐团参加,评委有五人。李美珠老师在29日还给华盛顿音乐学院两支交响管乐团进行了排练,并在这两支乐团在管乐节期间开的两场示范音乐会上指挥了陈黔的《青春之舞》和叶树涵的《瑶的传奇》两首曲目。
本届西北太平洋管乐节评委:
Frank Battisti(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终身教授)
MeiZhu Li(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指挥、教师,北京市少年宫终身艺术指导)
Major Dwayne Milburn(新加坡军乐团指挥)
Christopher Neal(华盛顿州立大学指挥)
Major Dwayne S.Milburn 华盛顿军乐团指挥、作曲家。
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于1901年,隶属于华盛顿大学,是具有专业音乐教学水准的综合学院。该校教学环境优美,音乐楼由一个开阔的音乐欣赏图书馆,专业的录音和电子音乐学习,中央表演大厅,大型的合唱预演教室,练习室和教室组成。另外的Bryan Hall综合表演大厅可容纳800人,还包括一个用品商店,钢琴和大型设备维修中心,3个操作台和40 个专门的音乐管道。另外值得一提的有Kimbrough Meany Hall 还经常上演古典爵士乐和摇滚乐的聚会和其他的音乐交流活动。该校课程设置包括作曲、表演、爵士、音乐教育、合唱、管乐器、弦乐、打击乐、键盘乐器教学声乐等。
在李美珠老师回国之后,我们网站也马上找机会与李老师进行了一番交流,希望能更多了解国外的管乐艺术节信息和中西差距。
C=CNBRASS
L=李美珠
C:既然您这次去的身份是评委为主,能否先说一下这个管乐节对评委的工作安排或要求如何?
L:主办方要求每位评委从乐队上场就要做点评,发给每位评委一支录音笔,而且要看着总谱从头至尾完整点评乐队的演奏,除此外,评委还要轮流上台解决乐队出现的重点问题,指挥乐队,时间有10-15分钟。
C:主办方的活动组织有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方面吗?
L:主办方的组织工作尽然有序,细节方面考虑也都很全面。比如观众席的9-10排是固定评委台,评委身边会有人及时送总谱、录音笔等,每首演奏曲完后会给评委及时更换下一队要奏的总谱,每一队比赛结束后评委用的录音笔要上交给工作人员,将录音笔中的评委讲话内容考入电脑,马上整理出音频文件发给所评学校乐队。我想这样的举措对于每只参加比赛的乐队都是最好的回馈,其收获意义不言自明。
另外,所有参加乐队在上台演出前、后都尽量坐在台下观赏。这样的好处很明显:不仅是对参与同行的尊重,也可看到优秀乐团的演出,听到评委点评,乐团之间可以互相倾听了解。交流学习。
C:整个活动只有2天,主办方是怎么安排的呢?
L:确实时间很紧,这需要通过合理安排尽可能让参与的同学们接触的东西更丰富。每天上午从8点幵始至12点之前结束有七,八支乐上场表演,;中午1点前有一个小时的各个乐器的大师班;午餐期间还安排了各队指挥和评委的交流。下午1点—4点继续有七、八支乐团上场表演。4点半—6点是示范音乐会。总之,所有时间大家都沉浸在友好、充实的学习交流氛围中。
C:说一下您对美国管乐学生接触的印象吧。
L:嗯,先说说我给华盛顿大学音乐学院的管乐团学生排练时的感受吧。我这次带去了陈黔的《青春之舞》和叶树涵的《瑶的传奇》两首中国作品给他们,一支乐团是由音乐学院专业学生组成的,另一支由大学各系喜欢管乐的同学组成、二十九晚每支乐团给我三十分钟时间,我要和他们分别在两场示范音乐会上合作。他们己经事先熟悉乐谱,排练中。他们对音乐全身心的投入、对指挥手势反之快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音乐会上观众对中国音乐的热爱让我十感动。
C:听说您还去了亚特兰大,这次美国之行感受颇多吧?
L:是啊,西北太平洋管乐节之后,我又应邀去了亚特兰大,访问了三所学校看了4支管乐团。其中还指挥了Lambert高中管乐团,现场给他们发了陈黔改编的“青春之午”乐谱。我从乐曲风格、内容结构、主题发展、节奏变化,包括作者介绍等方面都作了讲解,他们听得很专注,排练的效率很快,他们对中国的新疆音乐反应相当敏锐,一个小时就能很好的,完整演奏出作品,学校当即表示要把这首曲子作为乐团保留曲目。先在春季音乐会上表演。老师告诉我他们平日重视呼吸、和声训练和科学的奏法,乐队声音统一和谐等基训练,大量学习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的作品,学生们也很有兴趣从各个方面了解作品,视奏能力好,这对较好完成作品也至关重要。这所高中还有行进乐团,正好赶上观摩他们的训练,在一个餐厅里,桌椅拿开就是一个很大的场地,火热的气氛一下感染了我,每一个队员是那么样的专注,动作决没半点马虎。相互密切配合。…时间关系只好恋恋不舍告别。
让我感叹的是他们除了有良好硬件条件,比如拥有将乐谱分类摆放收藏的陈列柜,视听设备等设施,宽敞的排练厅,更重要的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美国的中小学每天有一小时音乐课,其重要程度是和语文数学一致的,这和我们很不一样。而且有的学校都有2、3支乐团,真的很让我羡慕。要说遗憾的就是因为语言问题不能更充分沟通表达,但美国同行的热情和专业,真的让我感觉到音乐无国界,是管乐把我和大洋彼岸的同行朋友和同学们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C:谢谢李老师。
附一封来自西雅图的同行致信:
我们一致认为您的工作非常严谨认真,态度和蔼可亲,点评专业,指挥富有激情,虽然不能用英文交流,但用音乐和大家沟通互动,感染了所有在场观众及表演者,让大家受益匪浅,是难得的好指挥,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2012.2.8 02:50
附音乐会节目单
THE U.W. SYMPHONIC BAND (Dr. Steven Morrison, conductor)
A CURSE AND BLESSING(1949) ................ HENRY COWELL(1897-1965)
Ⅰ. The Curse of Balor of the Evil Eye
Ⅱ. The Blessing of Lugh of the Shining Face
Alison Farley, conductor
CIRCUS POLKA(1942) ................ IGOR STRAVINSKY(1882-1971)
PAGEANT(1953) ................ VINCENT PERSICHETTI(1915-1987)
Frank Battisti, conductor
MEDITATION(2010) ................ DWAYNE MILBURN(b.1963)
HONOR BAND- Dwayne Milburn, conductor
DANCE OF YOUTH ................ QIAN CHEN(b.1962)
HONOR BAND - Meizhu Li, conductor
THE U.W. WIND ENSEMBLE (Timothy Salzman, conductor)
PANSORI'C RHAPSODY(2008) ................ CHANG-SU KOH(b.1970)
OBOE CONCERTO(2008) ................ JENNIFER HIGDON(b.1962)
Shannon Spicciati, oboe
PENTIUM(1999) ................ PETER GRAHAM(b.1958)
Frank Battisti, conductor
A LEGEND FROM YAO ................ YEH SHU-HAN
HONOR BAND - Meizhu Li, condu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