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韩小明 走出圆号

苑晨曦 发表于 2009-12-02 00:00:00, 来源: CnBrass.com
关键词:  圆号韩小明

圆号:韩小明(1963年出生)
世界乐坛著名华人圆号演奏大师
德国萨尔州音乐学院终身圆号教授
德国萨尔州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圆号
中国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交响乐团管乐顾问
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艺术总监
“2006上海海外华人音乐家新年音乐会”艺术总监
国家大剧院“世界华人节日乐团新年音乐会”艺术总监

  音色,是管乐的灵魂。同样的圆号,同样的曲目,同样的指法和演奏技巧,但所表现出的音色却大为不同。而韩小明的幸运在于,他的演奏表现出的音色如同天籁之声、美轮美奂,令所有的行家折服。对此,他总是笑笑、略带自嘲地解释:仅仅是一种自我感觉,可能是我幸运,可能是我从小就听到了太多的美妙声音,也可能是一些天分,让我对音乐有了这种奇妙感觉。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顺理成章地认为,韩小明今生今世就属于圆号了,圆号是他的生命,他就为圆号而活着。但如果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大师的心中自有盘算。

  走进韩小明的办公室,他正在忙着审批“中央音乐学院艺术节”的相关资料。他招呼说“不要客气,随便坐”。还没来得及再多说一句话,电话响了,越洋长途,“正在确认世界华人节日乐团演出的事情。”电话挂断,韩小明端着咖啡,拿着面包从里面的办公室走出来,他笑着说,“还没来得及吃早饭。”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表,指针已指向上午10:00。

  2010年的新年,国家大剧院将以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迎接新年的钟声,百名散居在世界20多个国家的50多个顶级乐团的华人音乐家将为中国的观众献上一场饕餮盛宴。音乐会的组织者正是德国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圆号韩小明。

  韩小明说,他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这些都已经在国际上一流乐团工作的中国人聚到一起,让国内的观众知道我们中国的好的演奏家们在一起演奏发出的是什么样的声音,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10年海外生活 几乎没说中国话

  韩小明记得,他1981年到美国学习的那个时代,在海外的中国人少得可怜,“那时中国人的地位很低,艺术家也一样。”韩小明说,他是第三个或第四个出去的音乐家。“记得当时国内没有直达飞机,只能从香港转机,看到英国国旗,得赶紧跑,就怕被逮回来。那时候,毛巾、被子、褥子,甚至连肥皂都得带着,箱子可沉了。”从未坐过飞机的韩小明因为不习惯,还晕机了。“到了美国,当时中美文化中心很有名的一个作曲家周文邹老师来接我,请我吃饭,结果我却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那个时代的中国是封闭的,韩小明出国时17岁,一句英语都不会。当时他所在的学生乐团里的学生,晚饭可以到食堂免费吃,但中午就得自己解决了。韩小明一句英语都不会说,怎么办?“排队买饭时,我紧跟着前面的人,他喊hamburg,我也喊hamburg,他要什么,我就跟着要什么。”但取水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人家拿杯子一放就出来了,可韩小明把杯子放过去,却什么东西都出不来。“因为洗手时有自动感应的,我以为这个也是感应的呢!”韩小明自嘲说,“刚出国嘛,看什么都新鲜。”

  虽然去美国之前韩小明的艺术水准在中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由于中国的管乐教育一直沿袭相对落后的苏联手法,同欧美体系有着很大差距,所以他在美国的学业并非一帆风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全班20个同学,我的水平排名第19,没有优越感,有的只是挫败后的压力。”

  但任何努力都会带来成绩,更何况韩小明具备不同常人的音乐天分。1984年韩小明荣获国际圆号协会主办的国际圆号比赛第一名,其中一位评委Hans Picka先生来自于慕尼黑歌剧院,极为欣赏小明的才华,他极力劝说小明到欧洲接受再教育,并为他申请了奖学金、办好了留学德国的全部手续。

  1985年,韩小明转到古典音乐的圣地、众多音乐大师的故乡欧洲继续深造。韩小明成为了这个圈子里第一个到欧洲学习的中国人。“那时要是在国外遇到一个中国人会觉得特别亲切,如果听说一个中国人的消息,马上就会联系。如果有中国人来演出,我会想尽办法过去看看。”

  韩小明在国外生活了25年,但到德国后的最初10年间,他几乎没说过中国话,“10年加起来说的中国话不超过几百句,那时候打电话很贵,要好几马克,相当于20元人民币一分钟。”当时韩小明刚刚工作,舍不得花钱,给父母每年也就打两三个电话。

  16年酝酿 百人华人乐团诞生

  不过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6年,韩小明在出国15年后首次踏上了祖国的热土,“那次是受邀,回来参加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上海之春’音乐节的演出。”韩小明回到阔别15年的家乡后,迫不及待地到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去看一看,“结果连路都不认识了,小时候打酱油的地方、菜市场什么的都没了,我的小学、中学学校全拆了,变成一幢幢高楼,以前的邻居们也都找不到了。”

  与此同时发生变化的,是海外游子在国外的地位,“现在,仅芝加哥交响乐团就已有10位华人演奏家,而且他们在乐团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位置。”

  韩小明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芝加哥交响乐团到欧洲演出,恰巧演出结束后团员们有一个星期左右的假期,于是,已是德国萨尔州音乐学院终身圆号教授的韩小明向芝加哥交响乐团里的张立国等6名华人发出了邀请,“留下来搞几场室内乐吧!小型的,申请学校的场地”。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都非常愿意并高兴留下来。于是,韩小明在德国的家便成了大家排练的场地……

  从那时起,韩小明开始时不时地组织华人搞一些活动,“我们在学校里组织华人音乐家举行室内乐音乐会,后来还在电视台做过节目。”活动做多了,韩小明的认识的华人音乐家朋友也越来越多,“华人品牌”的概念也慢慢形成,并在他的脑子里越来越清晰。

  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之年,在这举国欢庆之时,韩小明第一次把这些华人朋友们“聚”在一起,在香港举办了一场音乐会。“我和我的好朋友香港音乐学院的王雷合作,我负责管乐,他负责弦乐。当时,请汤沐海担任指挥。”

  组建百人规模的华人乐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的华人演奏家们多数都已经在国外的乐团担任首席、副首席之职,首席是一个乐团的顶梁柱,“20多个国家”“50多个顶级乐团”,想把这些人在同一时间聚在一起的确不容易。“因为你要知道这些人在哪里,怎么去挖人,怎么去挑选人。人找到了,怎么搭配,怎么用也是一个问题,组织难度确实不小。”韩小明打比方说,这就跟踢球一样,也得有站位,阵容。“有时候音色不配,音色频率不一样,两个声音就不能默契地配合在一起。”

  一辈子坚守 让世界聆听中国

  难,韩小明知道,但他的梦想一直在:要让祖国的亲人听到海外同胞的乐音。 2006年,几近10年后,韩小明把百人的华人音乐会开到了上海。 2010年的新年,世界华人节日乐团音乐会将开到北京,国家大剧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更高了,世界一流的综合艺术表演中心国家大剧院也已建成,从各方面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时机,让大家知道中国人古典音乐实力的好时机。”

  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第一小提琴首席陈慕融来了,德国德意志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首席陆威来了;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中提琴副首席刘韵杰来了,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中提琴副首席张立国来了……

  韩小明,德国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圆号也回来了,只是与其他人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彻底回来了,不走了”。“家里人都回来了,儿子也回来了。他打算在中国读大学。”韩小明笑称这是自己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这些年我经历了众多的世界一流乐团,经历了很多成功的演出,经历了很多当今世界乐坛的泰斗人物,也找到了一个艺术家的位置、感到了肩负的责任。所以,从现在起,我会更多地从事音乐人才培养和文化艺术交流的组织工作。我更要把世界一流的音乐节、世界最好的音乐家搬到中国来,让中国音乐的步伐更快一点、标准更高一些。”

  韩小明目前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他希望“中国以前尖子的音乐培养套路能有所改变”,“一个好的交响乐团个人的演奏技能很重要,但合作更重要,我们缺的正是集体合作感。”韩小明希望已在国外取得很高成就的演奏家们能多回国,为我们的学生讲授他们实践中的经验。

  除此之外,他还不断策划组织一系列大型音乐节活动。由他担任艺术总监的“中央音乐学院艺术节”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视为中国音乐界之典范;由他参与策划并亲任艺术总监,汇聚百余名当今世界乐坛顶级华人音乐家的“海外华人音乐家新年音乐会”开到了国家大剧院。

  但韩小明心中还装着更大的舞台,他想把华人音乐家组织起来到国外去演出,“出去演出,代表中国人,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知名度,是我们中国人的品牌。” 一件件在中国音乐界“石破天惊”的大动作,还仅仅是韩小明新的人生方向之开端。最近,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全球招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韩小明被聘为总经理,他将成为这个乐团的“当家人”……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