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正在准备与上海的学生见面,此前他并没有作为音乐会的宣传重点。
(纽约时报上海报道 2月22日)纽约爱乐乐团最新签约的首席双簧管演奏家王亮是一位中国人。他的迅速崛起与指挥也有一定关系。在乐团最近的亚洲之旅巡演中,他们在香港联手奉献了一场反响极好的协奏曲音乐会。
虽然如此,尽管期望双簧管演奏家王亮和指挥张弦(纽约爱乐乐团百年来首位女性副指挥)能够像英雄荣归故里一样,但乐团本周末在上海的、下周末在北京的音乐会中,他们都没有被作为宣传重点。 同样也在此行中被多次期望的张弦女士说她甚至已经取消了行程,取消了与多伦多交响乐团合作在“聚焦中国”中的演出,推迟了与伦敦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张女士在周三晚上说:“他们都十分诧异这是为了香港而改变”。她最后谢绝了回答为什么要改变行程。
王亮先生说他是在本季初被乐团告知将在祖国举办协奏曲音乐会。他在张女士的指挥下,于2月18日在香港演绎了施特劳斯双簧管协奏曲。他们还奉献了一场儿童音乐会,张先生在中国的家人也到场祝贺。
“在香港演绎施特劳斯是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他说。期望中的演出被取消“感觉就像那么回事,被你自己的人民所拒绝”。张先生怀疑乐团的中国代理人没有把他视为与西方人相比可以吸引中国听众的独奏者。
此行的其他独奏者包括:大提琴Alisa Weilerstein、乐团经理Glenn Dicterow、首席圆号Philip Myers。
王先生对他此次的缺席并不在意。“奥运会即将到来”,他说。“经济腾飞。人们比以往更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自豪。 为什么不培养它?如果你在西方培养过,为什么呢?我不理解”。
张女士说有一个收听了她在上海出席的广播节目的听众给她发了E-Mail以表达对她的缺席的失望。出席了周三上海演出的作曲家谭盾说有可能代理人不了解王先生“is on top”。他补充道:“在这个舞台上,中国今天是有一点落后。但不代表明天。”
关于中国独奏家的话题牵扯到一个大的问题,就是西方古典音乐如何在这样一个国家出现:在中国,艺术风格迸发为主流趋势、数千万的学生学习器乐、有才能的杰出音乐家奔赴海外成为主流、家乡一片兴盛场面。音乐厅如雨后春笋,但是演出总是相对滞后。
在北京和上海的音乐厅和乐团管理者说关于王先生和张女士的情况十分复杂。交响乐团的发言人Eric Latzky说上海的两场音乐会是伟大的交响乐团和他们的指挥家系列专题中的一部分。所以交响乐的音乐总监Lorin Maazel必须作为宣传重点,而不是张先生。在北京谈到乐团旅程的下一站,Latzky先生补充道,“我们知道这个全新的艺术表演中心,他们想由音乐总监独自指挥,就像为音乐厅举办落成庆典一样。”北京的国家大剧院艺术表演中心于12月对外开放。
王先生的缺席,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轮演曲目的选择。乐团希望在此次活动中更多地宣传他,Latzky先生说。“但是鉴于我们在最近活动中讨论的节目和成熟的音乐会创意,我们更重要地是要与代理人合作、顺应他们的愿望。
上海大剧院的艺术总监钱世锦说交响乐团准备了数个节目选择,但是他并没有提到他们包括王先生在内。“纽约交响乐团选择了两套节目”,他在一次采访中说。“所以我们不得不接受。”他请求为顺应后者而改变的只是序曲的内容,还是考虑到中国听众的因素,他说。
他补充说他没有想过期望中的演出是否有中国独奏家,而是包括什么曲目。他还说圆号演奏家Myers先生能在周四的演出(莫扎特协奏曲)他很高兴,因为中国的管乐表演比较有限。
乐团前小提琴演奏家钱先生说,他已经将中国独奏家引荐到外国交响乐团的演出中,包括最近与卢森堡交响乐团、法国广播交响乐团的成功合作,以及即将在11月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交响乐团的合作。三家乐团都为上海的演出而签约了在国际比赛中获得成功的中国独奏家。
钱先生承认,其它城市的代理人在引进中国独奏家时可能比较犹豫,因为担心票房问题。但他同时指出西方的bookers有时以为中国听众会被“好名字”等偶然因素所愚弄,像维也纳皇宫交响乐团或者维也纳帝国交响乐团。“他们组合起来,到上海谋求利益”,他说。
在北京,国家大剧院艺术表演中心的官员表示他们对于交响乐团表演的目标是展现它作为一个整体的光辉,张女士是位优秀的指挥,马泽尔先生更加卓越。
张女士生于中国东北的丹东市。她在最近几年得到了高度评价,并且承担着日益重要的客座指挥工作。王先生来自于东部的青岛市。目前他已连任首席双簧管,这份工作是因为他26岁时在其他交响乐团的出色发挥而赢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