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注:作者系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萨克斯教授

李雨生与Paul Brodie
在其别墅前合影
去年十月中旬Paul Brodie 发来电子邮件告诉我,七年前因动脉瘤动过一次手术,现病情恶化已经扩散,医生要求他一个月后再次手术。随即我打电话给他表示了我的关心并得知入住的是加拿大最好的Sunnybrook医院,由北美非常有名的外科医生主刀,成功率有70%。尽管有些忐忑不安,但想到良好的医疗设施和高超的医术,我相信他的手术定会成功。我们还约定等他康复后,我们2008年夏天在多伦多相聚。十一月二十七日,当Rima Brodie (Paul 的夫人)告诉我手术失败,Paul 在医院去世时,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更没想到我们十月的那次通话竟然成了最后的诀别,我深感悲伤,我失去了一位我一直敬重的良师益友。
我与Paul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那是1990年,Paul 应“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中央音乐学院讲学,举办音乐会。在他来中国前,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见面后他的艺术风采和人格魅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北京期间,他在下榻的华都饭店房间里给我上了个别课,分别时,我告诉他将来如再次来华,欢迎到四川音乐学院讲学。
1992年,国家文化部、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再次邀请Paul及其夫人Rima 来中国北京、成都、上海讲学,举办音乐会。我在成都参与了所有的接待工作,访问期间加深了相互了解,Paul 两次访问中都建议我国的高等音乐院校开设萨克斯管专业,我有意去加拿大随他学习,争取能担负一点任务;考虑到语言、学术背景、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Paul最后选择了我成为他的学生。回加拿大后,Paul 协助我完成了签证的相关手续,在当时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馆大使(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的直接关照下,我顺利地获得签证并于次年元月赴加随他学习。事后得悉,在当时出国留学不易获得签证的情况下,Paul 利用他的社会影响力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化解了所有阻力。
在加拿大多伦多学习、生活期间,我受到了Paul 和Rima的特别关照,经常随他到外地演出、讲学,结识了许多音乐家。我还有幸获得了在“Music Lab”随加拿大著名的意大利裔乐器修理艺术家Luciano Nobili学习修理木管乐器的机会,既学会了宝贵的技术,又弥补了经济上的不足。应该说在我们那一代留学生中,这样的勤工俭学是非常难得的。而这一切都是Paul安排的结果。回想起十几年前的留学生活,如没有Paul 的帮助,完成学业是非常困难的。
Paul 有丰富的舞台经历和教学经验,他坚持吸取法国和美国萨克斯管声音的特点,把两者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重视基本功训练,有完整的训练体系。他非常强调音乐的表现,在把握住风格的前提下,突出自己的个性、增强感染力。Paul 胸怀宽广,善于吸收各家所长,从不排斥他人。回国前他给我上最后一节课时曾谆谆教导:“李,我教你的内容和有关方法,是我的导师和我对萨克斯管的认识和理解,不是唯一。你回中国后,在以后的艺术生涯中,你将结识许多不同风格的演奏家、教授,同样的作品,他们的处理和要求可能不同,你是独立的,应集众家所长,为自己所用。”他的这番肺腑之言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优秀品质并一直影响着我。
Paul 1934年4月11日出生在蒙特利尔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几个月后迁往了温利白格。父亲开过干货店、卖过电器,11岁时随父母迁居瑞简纳(加拿大中北部的一个城市),中学期间他先加入了学校的合唱团,后来在学校管乐团里吹单簧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Freddie Gardner用萨克斯管演奏的I’m in the Mood for Love后当即被萨克斯管那迷人的声音所吸引。从此开始学习萨克斯管并终生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Paul 考入密西根大学随 Larry Teal 学习萨克斯管,195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赴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随Marcel Mule进修一年,1958年回到加拿大成为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第一位萨克斯管教师。1959年12月29日paul 在纽约市市政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纽约时报》当时的著名音乐评论家Raymond Erickson 高度评价了他的音乐会“Paul 先生的演奏流畅、自如,技术精湛,他有着非常好的音乐感觉,在萨克斯管上变换着丰富的色彩,他那独特华丽、柔和的声音令人遐想,他那充满活力的表演又不失分寸”。Paul 从此拉开了独奏家舞台生涯的序幕。
1959年11月Paul 在纽约与现代舞艺术家Rima Goodman 相识并很快坠入爱河,1960年3月13日结婚,1964年10月Rima 生下爱女Claire。
夫妇俩演出频繁,旅行甚多,相聚少,为了家庭他们决定以多伦多为基地创办自己的事业。1961年“Brodie 音乐和现代舞学校”成立,在随后的20年里,他们聘用了20多位音乐、舞蹈教师,每个季节为650名学生授课并培养了 Willem Moolenbeek, Lawrence Sereda, Robert Pusching, John Price and Robert Bauer.等优秀音乐家、舞蹈家。他们的成就上了1965年4月美国的《时代周刊》,《时代周刊》刊登了他们夫妇的照片和相关文章。在这期间Paul 还担任了多伦多大学音乐学院的萨克斯管兼职教师,1972年他组建了“Paul Brodie 萨克斯管四重奏”,经常在北美巡回演出。1981年Paul 和Rima 关闭了学校,Paul以独奏家的身分在世界各地开音乐会、讲学,Rima开始研究编织艺术(fibre art)后来成为著名的编织艺术家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会。1982年至90年代中期Paul 为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萨克斯管兼职教授。
Paul一生精力过人,做事信心十足,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他举办过2500多场音乐会,足迹遍及欧洲、澳洲、中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录制了50多张唱片,1969年他发起并与美国著名萨克斯管大师Eugene Rousseau 携手成立了“世界萨克斯管专业委员会”,1969年12月17日在芝加哥举办了第一次大会。1972年8月,Paul和James Houlik在多伦多大学组办了第三届世界萨克斯管专业委员会,5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期间,连续两个晚上Paul慷慨地在他的学校举办晚会,分别邀请了125位朋友彻夜狂欢。当第十二届世界萨克斯管专业委员会再次于2000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时,当时的加拿大政府总理克里斯蒂专门致信Paul,对他为世界萨克斯管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鉴于Paul 在萨克斯管领域的成就和对加拿大国家文化事业所作出的突出贡献,1994年10月19日加拿大政府授于了他国家勋章。
Paul充满智慧,1999年他撰写并出版了回忆录《Paul Brodie“萨克斯管大使”》,书中所显示的理念反映出了他聪明才智,反映出了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对人生、世界、事业、亲情、朋友的独有的看法和认识。回忆过去,我曾经问他,你一生中做了哪些最重要的事?“发起成立了世界萨克斯管专业委员会,到中国的访问”。在推动萨克斯管发展方面,他曾在1968年10月刊的《器乐家杂志》撰文,提出了世界萨克斯管专业委员会的目的和任务:
1. 在世界范围内,委托一流的作曲家为萨克斯管谱曲。
2. 在世界范围内,萨克斯管独奏家、合奏团演奏新作品,录音。伴奏由一流乐团担任。
3. 为萨克斯管演奏家、教育家提供有关新作品、资料、时事方面的信息,并定期公告。
4. 为特别有价值的项目颁奖。
5.
独奏音乐会规划和教学指导。
6. 选举一个委员会宣传萨克斯管、为将来的项目做准备。
四十年过去了,萨克斯管在世界各地得以迅速发展,美国萨克斯管演奏家、教授托马斯·莱利(Thomas Liley)博士编写的《1969-2000世界萨克斯管专业委员会简史》中,以详细的资料介绍了世界萨克斯管专业委员会就上述六点目的和任务所做的具体工作、萨克斯管前辈们所作出的贡献,也显示出了Paul萨克斯管发展观的远见卓识。
Paul 先生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是“加中友好协会”的常客,曾经与加拿大华人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著名旅加作曲家黄安伦还专门为他谱写了《中国狂想曲——萨克斯管与管弦乐队》。尽管晚年受高血压、糖尿病的困扰不能再来中国,但他时常关心中国萨克斯管的发展,为我们推荐了许多萨克斯管专家、教授来中国讲学。十几年前,Paul在中国访问时把他二十多年办学所建文献库中的萨克斯管乐谱捐献给了中国,独奏部分捐献给了中央音乐学院,重奏部分捐献给了上海音乐学院。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他送了一部分乐谱给我,三年前,他把毕生所收藏的音响资料全部赠送给了我。Paul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激励着我为萨克斯管事业做一点应该做的事。
Paul 去世后,熟悉他和喜欢他音乐的人们无不悲伤,2007年11月26日加拿大政府遗产部新闻发言人Dominic Gosselin发表声明,高度评价了Paul的一生,对Paul的逝世表示哀悼,向Paul的亲朋好友表示慰问。 我深深地怀念我的导师!愿你在天堂安息吧!
2008年2月16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