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4日,正当北京国际音乐节举办的如火如荼之时,德国柏林爱乐乐团木管五重奏组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次登台献艺。作为其艺术成就已为世界乐坛所公认,且成员均为柏林爱乐乐团管乐各声部的首席演奏家组成的世界著名室内乐重奏组,无疑成了国内音乐界与听众所关注的一个焦点。
熟悉室内乐演奏的朋友深知,室内乐重奏是重奏形式中一种小型重奏组合,其中主要包括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圆号等,每个人代表一个声部,对于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的要求甚至超过交响乐队中的演奏。在此次音乐会上,柏林演奏家们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音乐艺术修养给我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北京观众的喜爱和欢迎。
10月23日柏林重奏团来到中国爱乐乐团进行了业务交流和演出前的排练,笔者有幸观摩了他们的排练。通过排练,中国演奏家们对他们的高超演奏水平赞叹不已,柏林演奏家们所演绎的室内乐是一种凝练,更是一种绝妙的融合。
在演奏前一天的排练时,我发现重奏组中原双簧管演奏家梅耶尔先生没有到场,替代他的是克力斯多夫(柏林爱乐团副首席双簧管)。虽然他是临时加入重奏组,但他的演奏仍能与其他成员融为一体,演奏水平可谓高超、完美。种种迹象说明,柏林演奏家们的身上具备着极强合奏能力,通过合奏,我看到了他们在演奏中表现出的深厚艺术修养,更看到他们对作品以及对作曲家的音乐语言、旋律、节奏、和声的理解是多么的深刻。
室内乐木管五重奏合奏最大的特点在于各声部音色上的有机融合,在室内乐作品中,作曲家有时要求各声部能够奏出混合音色,两个乐器合奏起来形成新的混合音色,而且音量要平衡,这些柏林木管重奏组做得非常好,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合奏理念。
在此次音乐会的演奏曲目中,贝多芬的《降E大调钢琴与木管乐五重奏》(作品16)的音乐要求很高,作品不但要求注意力度,还要注意比例的控制,重奏时成员首先要知道自己演奏的和声位置,注意自己的音区。然而该重奏组的每位演奏家把音乐表现的是那么完美、和谐,一般圆号在木管重奏时最为艰难,铜管乐器的音色融人到木管音色中历来就具有难度,然而这位圆号演奏家把铜管乐器吹奏得像木管乐器的感觉那么柔和,另外他们的单簧管及巴松管所演奏出的音色在国内是听不到的,音色之甜美,令在场观众击拍叫绝。《贝多芬钢琴与木管五重奏》的深刻音乐内涵,不但给我国的听众带来了听觉享受,更是对听众欣赏水平的一次考验。
再说钢琴家米哈乌•弗里德兰德,她在与4位木管合奏中,对于音色、音量的把握恰到好处。她演奏的钢琴音色与独奏钢琴不同,有时代表钢琴独奏,有时扮演交响乐队角色,给木管乐器以烘托,音色优美、音乐流畅,对于这一切,她把握的是那么恰如其分。
纵观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亨德米特音乐是现代作品,他的作品风格较难把握,然而柏林重奏组却把亨德米特独特的艺术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观摩柏林重奏组的高超演奏,我认识到国内专业乐团,音乐艺术院校一定要重视室内乐重奏。专业院校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参加重奏、合奏,参加集体合作艺术。平时你自己独奏时有空间让你自己发挥甚至发挥个性,而这个合奏艺术中,没有个人发挥的空间,若按自己的个性发挥就乱套了,失去艺术整体性。在交响乐及室内乐合奏中,每一个声部,每一种乐器的演奏犹如一部机器的零部件,差一丝一毫都不行。乐队队员犹如钟表里的某个齿轮、某个零件,运转须严格,技术上讲究精密。
室内乐、交响乐是艺术品,要求演奏的很精确,每个演奏员都来共同创造这个艺术品。在合奏中,大的范畴之内安排了有限的演奏空间,在这有限的空间发挥你的表现风格,同时配合、协作其它乐器去感受合奏艺术的优美和声,突出表现演奏艺术的多线条性,而不是单线条的艺术。只有搞好合奏,重奏艺术才能感受深奥的音乐艺术的内涵。
由此看来,重视室内乐人才的培养,加强室内乐合奏艺术的培养及训练已成为当务之急,室内乐教学在我国艺术高校中的规范化与系统化必将对我国音乐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双簧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