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西域风情-观著名单簧管独奏家陶旭光独奏音乐会

广西交响乐团 唐芳 发表于 2007-02-14 00:00:00, 来源: cnbrass.com
关键词:  单簧管陶旭光
  皑皑雪山,花红似火,绽放别样妖娆。茫茫戈壁,曲声悠悠,奏响千年传奇。这是神秘古老的帕米尔,这是辽阔壮美的西域。
 
  典雅堂皇的音乐厅里,数百观众屏息静听,无限瑰丽的风景,仅由一件独奏乐器和交响乐队配合,便被描画得淋漓尽致。旋律来自东方,乐器源于西方,两者相遇产生了奇妙的和谐。
 
  2006年11月8日晚,我国著名单簧管演奏家陶旭光先生与广西歌舞剧院交响乐团联袂在广西音乐厅举办《西域风情—陶旭光独奏音乐会》,为观众带来了一台民族色彩鲜明、充满西域风情的音乐会。这是一台具有特殊意义的音乐会,是单簧管演奏界的一场盛事,以交响乐队形式伴奏举行单簧管独奏音乐会,在国内还是第一次。本场音乐会上推出数首由作曲家专门为交响乐队全新创作改编的中国作品,令人耳目一新,为世界首演,音乐会中演奏的中国作品,将会通过唱片、音乐会各种渠道推向世界,这对众多单簧管演奏家来说更是一大喜讯,因为它填补了我国单簧管演奏界中国作品缺乏的空白,让演奏家们在音乐会中有更多的选择,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先让我们翻开音乐会的节目单,感受一下其中浓郁的民族风情:
 
  第一首《关中舞曲》是陕西籍国家一级作曲家孟朝侠新创作的,以陕西关中地区商调式音乐素材为基调,采用民间音乐中少见的三拍子节奏,大跳与模进的手法使乐曲热情奔放,富有活力,颇具民族音乐特色。
 
  第二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取材于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歌曲,由作曲家根据单簧管的特色使用幻想曲的形式改编而成,即保持了原曲的意境,又进行了全新的诠释随后的《慢板》描写了西部人性格的另一侧面——沉稳、厚道,乐曲以陕西地方戏曲秦腔为音乐素材,用不同的速度层次及多变的节奏型,揭示了西部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而《驴车》则是一首诙谐幽默的小品,由作曲家卿烈军先生根据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最新创作,不用说,它让人联想起新疆传说中的阿凡提,当您聆听这首乐曲时会仿佛看到阿凡提的家乡维吾尔人赶着驴车的风趣形象。
 
  这台音乐会名为《西域风情》,重中之重当然是下半场《帕米尔之音》 协奏曲,这首作品称得上是中国单簧管作品的经典之作,由作曲家胡璧精创作。胡璧精曾在1977至1978年两次深入帕米尔高原体验生活、采风,塔吉克族人民勤劳善良的品格、帕米尔高原美丽的景色和塔吉克族婚礼的热烈气氛深深的感动了作者,他用了一年的时间写下了这部具有独特风格、美妙动听、影响深刻的协奏曲。作品推出后广受好评,1981年在全国首届交响音乐作品大赛中获奖,1985年全国第一届单簧管比赛被列为规定曲目,后该曲定为全国单簧管技术考级第九级唯一中国作品。协奏曲在国外也受到格外的关注,世界单簧管协会主席约翰·丹曼曾演奏过该曲,并对该作品给予极高评价,世界一些著名单簧管演奏家将此曲列为音乐会曲目。
 
  《帕米尔之音》象是一组色彩瑰丽的油画,展现了帕米尔美丽的风光和民族风情。
 
  第一乐章——沙漠驼铃
 
  驼队在古老的丝绸之路行进,表现了帕米尔高原辽阔壮美的自然景象和寂静神秘的气氛,人烟稀少,茫茫高原,沙漠中驼铃声由远而近,音乐主题逐渐展开,推向高潮,表现了塔吉克人与大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在单簧管华彩之后,再现主题,驼铃声渐渐远去,消失在茫茫暮色中。这个乐章不由让人想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名作《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它充满了朴实动人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精致而富于层次。
 
  第二乐章———高原之夜
 
  帕米尔是位高贵的美女,用她独有的安静在歌唱,她的美丽让你心甘情愿的驻足观望、凝神欣赏。在帕米尔,有着无数动人的传说,有着勇敢的青年与美丽的少女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高原之夜,星星闪烁,雪山在湖水的波光中荡漾,高原之风叙说着那些远远传来的故事,叙说着他们或她们那段千年不变的爱,在静静的湖畔,青年思念远方的亲人,憧憬未来,沉浸在幸福的遐想之中。慢板乐章往往寄托了作曲家内心深处最柔软的爱,当这份爱披上帕米尔的面纱,更加增添了令人心动的淡淡忧伤。
 
  第三乐章———婚礼
 
  帕米尔是欢乐的,帕米尔是幸福的,帕米尔也是剽悍的,马上叼羊是塔吉克民族男人个性的体现,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不受局限,谁能从混乱的马从中抢到羊,扔到预先挖好的坑里,谁就是胜利者。在帕米尔欢乐的时刻,有哪一个塔吉克男人不想在众人面前一展身手。《婚礼》表现了欢乐的塔吉克婚礼场面,青年骑手威武雄姿,跨马叼羊,人们翩翩起舞,祝福新婚,号角声声,马蹄阵阵,把帕米尔的欢乐传向八方。这个乐章也把整台音乐会推向了高潮,现场观众在音乐结束后不禁鼓掌欢呼,陶旭光先生盛情难却,数次返场加演。
 
  在这台开创中国单簧管独奏会历史的音乐会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陶旭光精湛的演奏技巧和他对中国民族音乐独到的理解。单簧管原本诞生于欧洲,现在已成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乐器,如何让这件西方乐器更适合于表达中国人的情感,是摆在众多作曲家和演奏家面前的重大课题。陶旭光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聆听他的演奏,特别是在聆听他演奏中国作品的时候,单簧管的音色在传统之外又增加了独特的色彩,在演奏秦腔慢板的时候,他手中的单簧管竟带有一丝民间乐器唢呐的味道,在演奏新疆色彩的乐曲时,演奏家的单簧似乎换上了来自远古中东的哨片,让人想起丝绸之路上许多古老而神秘的乐器。难得的是这份相似并不是完全地模仿,更多的是追求音乐内涵的神似。
 
  陶旭光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歌剧舞剧院单簧管独奏演员,1985年获全国首届单簧管比赛第一名,长期担任中央乐团独唱独奏艺术家小组独奏演员达十年之久,并与国内许多知名乐团合作,在千锤百炼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学习国外先进演奏技术,同时探索单簧管演奏的中国之路,因而形成了鲜明独特演奏风格, 擅长演奏中外及民族特色作品,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近年他来致力于单簧管演奏上的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将一批优秀的中国作曲家创作改编的中国作品搬上舞台,为弘扬中国民族音乐,并将中国的单簧管作品推向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域风情》独奏音乐会筹备时间长达半年,由于各种原因几度改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充分地体现了陶旭光对事业执着追求,人们很难不为他的热忱而感动,也纷纷伸出了热情的手,大力促成了这一乐坛雅事的成功举办。
 
  音乐会上演奏的许多中国乐曲,除了协奏曲《帕米尔之音》有乐队总谱之外,其余的只有钢琴伴奏谱,没有为乐队编制而创作的乐谱,陕西籍作曲家孟昭侠先生和陶旭光是艺术上的知交,二话不说接过了为交响乐队编配伴奏这一繁重的任务,在和笔者的交谈中,陶旭光回忆说:孟昭侠对乐队有充分的了解,许多乐曲的配器他往往是一挥而就,感觉好的时候一夜之间就配好一首乐曲。在乐队总谱手稿上,我们很少看到涂改的痕迹,这种深厚的音乐功底的确让人佩服。
 
  促成音乐会举办的另一位功臣是广西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广西歌舞剧院副院长滕国雄先生。滕院长长期从事单簧管的演奏和演出策划工作,艺术经验丰富,音乐会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最终变为现实。从安排乐队排练、联系演出场地到印制节目单,滕院长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无数细节逐一落实,无数细节造就了成功,滕院长在音乐会结束后也终于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对于单簧管这件乐器来说,走民族化的道路是漫长的,它毕竟源于西方,在西方音乐中有深厚的基础,向国外同行学习,演奏国外经典乐曲是必修的内容,在《西域风情》独奏音乐会上国外作品的份量也不少,无论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创作的带有爵士风格的名作《波姬与贝丝》、根据法国著名歌剧大师比才的歌剧《卡门》音乐改编的《吉普赛舞曲》,还是带有典型法国风情的一曲轻松曼妙的《巴黎的微风》,陶旭光的演奏都恰到好处、意趣盎然。
 
  在音乐会上,广西交响乐团的单簧管首席、青年演奏家滕龙还演奏了德国作曲家韦伯的《单簧管小协奏曲》,令人对单簧管演奏带来的未来充满期待。

  本次音乐会上推出的中国乐曲将由广西 音像出版社制成音像制品向全国出版发行,其中还收录了根据广西原创音乐全新改编的单簧管作品,就让我们期待“西方乐器—陕西创作—广西制作”这一奇妙的 “西式”组合为听众带来音乐上的再一次美妙邂逅。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