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羊城晚报》专访广州青宫青年管乐团特稿

发表于 2006-12-24 00:00:00, 来源: 羊城晚报

  吸引青年学子来免费学艺,也吸引众多名家来当“义工”,广州这个业余团体,吸引力何来?

  昨天上午,一个名叫梅韵芝的少女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走进了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中学时玩过管乐的她,去年底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进了“青宫”的广州青年管乐团学吹长号。今年暑假从广东外语艺术师范学院毕业后,梅韵芝深感“来得太迟,有许多东西要学”,决定暂缓就业,在此“留学”一年,同时进行社会实践。

  团队精神:受伤团员坚持演出

  2003年7月才组建的广州青年管乐团很年轻,她面向广州全市青少年管乐爱好者,并且不收培训费。“加入乐团对一个人的成长很有帮助,从中可以领悟:在一个团队里,不能过分强调个人能力的显示,只有懂得互相协调,互相合作,才可奏出最强音和最优美的乐章。”这段老师对每一批新学员必讲的话,其实也是“青宫”创建管乐团的初衷。他们关注的不仅是为广州近几年大量在第二课堂学过管乐的学生提供发展机会,更看重管乐团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锻炼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并与当前建设和谐社会大主题相吻合等潜在作用。

  今年暑假的一天,正在珠海某宾馆门口等车的广州青年管乐团遭遇意外:袭击珠海的强台风吹落的一块玻璃刚好砸到圆号手邵斯颖的头上。邵斯颖被砸得鲜血直流,送院缝了六针。翌晚,管乐团赴中山演出,邵斯颖用黑头套遮住伤口坚持演出。团领队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这是责任,因为一个乐队缺了一件乐器,声部就不完整,我不想全团的演出效果受到丝毫影响!”

  名家义工:讲“心”不讲“金”

  当原广州乐团首席小号、年过花甲的汤广走进青年管乐团的排练场时,有人在猜:在分分钟讲钱的今天,请这样的名家培训一次要多少钱?答案出人意料:他是义务担任此团的常任指挥兼导师的,不仅不计报酬,还自掏腰包为管乐团购过演出服,买过乐器,印过总谱……在“青宫”这样当管乐义工的,远不止本地的名家和老师,原香港管乐协会会长张国明又是一个典型。前年夏季,张国明得悉广州青年管乐团组建之后,欣然应聘出任其艺术顾问兼指挥。自此之后,他每逢周六便从香港来到羊城,为青年管乐团免费授课。他说,“义工是拿个‘心’出来帮助人的,讲的是‘心’,不是‘金’!”当“青宫”给张国明安排了一间教学办公室时,他专门起了个名字,叫“友心合作坊”。他还经常将莅港进行艺术活动的外国管乐名家,顺道“借”到广州给青年管乐团做管乐钟点义工,报酬不仅以友情“冲账”,还省了来华的飞机票钱。

  与国际接轨的社区团队

  “尽管我不算靓仔,但自我感觉长得还不至于对不起大家。所以请你们在每奏第一个音符时,都给点眼神看看我!”如此幽默的话语,出自著名美国管乐指挥家维利亚•汤马氏,听课者是广州青年管乐团的学员,由于初进团,演奏还未习惯看指挥,汤马氏就幽了大家一默,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与其说广州青年管乐团的学员们是幸运的,还不如说“青宫”对这个带有当代社区文化特色的业余团队,寄托着与国际接轨的厚望。在聘请省港名师进行系统训练的基础上,管乐团还陆续邀请了纽约州立大学管乐团音乐总监保拉•贺尔金博士、澳大利亚著名圆号演奏家佐夫•哥连臣、日本管乐指导野波光雄等世界名家来加以点拨。此外,还请了洛杉矶的青少年同行到广州与青年管乐团过招,以扩展学员们的视野,提高其表现能力。在深入学校、基层进行管乐推广的同时,广州青年管乐团还大步“走出去”:艺术殿堂级的星海音乐厅,三年来已先后三次登场;香港的“管乐缤纷2004、2006音乐会”、澳门的“第十四届亚太地区管乐节”,也响起了他们那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乐声。今年暑假,一个面向小学生的少年管乐团又在“青宫”问世,标志广州青年管乐团又从新的高度培养后备力量。

  向城里城外扩展

  在精心打造青年管乐团的同时,“青宫”还把眼光放到了广州城里城外广大管乐老师的身上。自去年邀请维利亚•汤马氏举办了开创广州之先河的首场外国管乐专家公开课以来,“青宫”充分利用资源,以自办或合办的方式多次举办这类活动。每次活动,都邀请广州、珠三角和省内其它地区的管乐老师免费前来听课,最多的一次超过了700人。他们还着力解决许多地方训练管乐乐谱奇缺的老问题,每次都给每一位来听课的老师,赠送一份示范演奏训练总谱。本月17日,邀请了澳大利亚四位铜管名家、分三个课堂同时举行的大型公开课,又将在“青宫”开坛。

  走进“青宫”,走进广州青年管乐团,就不难理解,为何大学生梅韵芝要“留学”一年;也不难理解,广州乐团长笛助理首席白木彩子为何特意请了她的妈妈和外婆,从日本赶来观赏她与广州青年管乐团在星海音乐厅的那场演出……

(本文刊登在2006年12月16日的《羊城晚报》上)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