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永不放弃――广交单簧管首席涂松访谈录

曾济 发表于 2006-08-21 00:00:00, 来源: cnbrass.com
关键词:  单簧管涂松

  (此文写于2002年)前言:采访涂松先生是一位网友和我共同策划的,共同完成的。当初我是想带他借广交彩排的一次机会到后台认识一下涂先生,他提出了同时也采访一下涂先生的想法。当天的彩排涂先生很忙,我们就只是作了简单的介绍。没想到一星期后,就和涂先生约好了这次采访。涂松先生早年曾留学美国,面对现在的“出国热”,希望这篇文章能给目前学音乐的学生一点启发吧。

  问:你曾作过墨西哥国家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你认为首席的职责是什么?
  涂:作为首席,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要学会如何适应别人。我是很愿意和乐团的乐手交流演奏技巧的。

  问:你觉得广州交响乐团目前在国内处于一种什么水平?
  涂: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在国内来看,广州交响乐团是一个极为出色的交响乐团,是一个每一天都在成长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的乐团。

  问:是什么原因使你来广交?
  涂:是manage(管理),广交有很好的管理阶层。在我来之前,广交的负责人就和我说过来广交的事,他向我许诺过的事,例如:引进管乐外援,维也纳的演出。这些都实现了,有实际的行动,这一点让我感到广交对我的最大的吸引力。广州是一个很开放的城市,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城市。

  问:目前广州交响乐团与世界乐团的差距在哪?
  涂:我们在硬件上如乐器和国外已没有什么差别,差别就在软件。为什么我们演奏出的音乐和国外乐团不一样,这就是软件问题,是一个整个的文化问题。我们演奏的是西方的古典音乐,我们就要不断地去学习他们的文化。

  问:你是在上海音乐学院念完本科后,在去美国留学。你觉的你在国外学到了些什么,中国的音乐教育与美国有什么不同?
     涂:波士顿交响乐团首席单簧管大师Harold Wright是我的老师,也是我最尊敬的人。我在上海音乐学院打下了好的基础,出国留学是在此基础上的。中国的教育相对国外就是比较单一,国外有很多的学派,光在美国就有很多,我是跟波士顿学派学的,我们的要求就是纯音乐,光从声音上来讲就是没有任何杂音,杂音有很多种,例如我们的气息,敲键的声音等等。这些都是噪音,不是音乐了。我们就是要把这些噪音减少到最低,用我们最小的能量把音乐发挥到最大的能量。这就是我所学的乐派。

  在国内的话,我们的思路就没有这么多。就像上次你问我为什么你用RICO牌的哨片,因为你是吹VANDOTEN。我就问你有没有吹过RICO,你没接触过你怎么知道它不好。这是不对的。这就是国内目前最缺的。我们国内只知道一种演奏法,而在国外你就能接触很多了。

  还有一点不同就是实践,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声音是靠人做出来的,是一个操作过程。作为一个学生来说实践的经验是很少的,他学要一个实践的理论,如果老师都没有实践经验如何教学。中国的音乐学院都是朝这独奏这个方向培养的,这是不现实的。在上音乐学院前就应确定自己将来的方向,是作老师,还是演奏者,演奏者也分独奏的,交响乐团的,室内乐的。这些的培训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老师就必需有相应的工作经验,还需要有一套方法把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发挥出来。这一点我就觉得日本作得就很好,他们的乐团不但有自己的个性,也配合的很好。中国的老师需要走出课堂,想办法去找演出机会,例如开独奏音乐会,搞室内乐,这是老师的自我的提高。

  问:你觉得鼓励现在的学生出国留学吗?
  涂:这要看个人的条件。当然有自身的,还有经济上的。但最重要的是你出国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否有心去学。自己学,别人逼你学,出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真正搞音乐是不赚钱的。不要抱着赚钱的目的去学音乐。

  问:你最喜欢的作曲家?
  涂:我最喜欢的作曲家是勃拉姆斯。

  问:我觉得你比较倾向一些歌唱性,抒情性强的作品,这与你的感情经历有关吗?
  涂:没有。我十五年前不是这样的,我觉的是我去美国后我的老师给我的影响最大。他吹的东西对我来说没有一个音符不是美的。我跟我的老师Harold Wright学了两年多,我每个星期都去音乐厅听他演奏,我在音乐厅的每个角度都坐过,我从来没听到他的键子敲击声。

  问: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谈谈你对你的老师的看法吧?
  涂:就是练习。他去世后我去过他家,他练管的地方那块地毯都被凳子磨破了。他是我的典范,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像他这样,但是可不可能达到,就靠自己的努力。我不能因为说很难达到就不去追求。他是1979年来过上海,我就一下喜欢上了,他的音色简直是美极了。我当时就对自己说他就是我想学的。他的黑管就像成为他喉咙的一部分。有些人是的演奏仅是追求纯技巧,忽视了音乐的美感。

  问:你觉得你从你的老师身上学到什么?
  涂:就是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追求。我永远对自己不满足。虽然这首曲子吹过很多次,但每次吹都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艺术就是这样,永无止境。

  后记:从涂松先生家出来已经是暮色浓郁了,我们交谈了也竟有两个小时。涂松先生看过我们的网站,他认为是办得不错的一个音乐网站,但有些信息需要及时更新。在采访过程中,涂松先生接了三个电话,因为他还担任广交的团长外事助理,所以是很忙的。在此,很感谢涂先生接受我们的采访。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