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近距离感受美国管乐-参加美国第57届芝加哥世界管乐大会札记

王和声 发表于 2005-07-22 00:00:00, 来源: cnbrass.com
关键词:  世界管乐大会
去年,我有幸随解放军军乐团艺术家小组赴美国考察第57届芝加哥世界管乐大会,这是一次高水平的学习交流活动,也是一次极好的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机会,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我们集中集中观摩了众多世界级的优秀管乐团体的精湛技艺,现场体验了各类管乐作品的无穷魅力,在为数众多的音乐讲座中,能听到最为先进的管乐教学经验和艺术心得,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尽量多参加活动,多跑多看多听多问,用如饥似渴来形容当时的心境并不过分,经常是出了这个音乐厅就奔另一个讲座会场,仍然会顾此失彼,留下不少遗憾。虽然十分辛苦,但确实感到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下面简要谈四方面的感受与认识。

1、音乐会的作品风格与特点

  这次大会共演出了20多场音乐会,其中有交响管乐音乐会、重奏音乐会、爵士音乐会、布鲁斯音乐会、新作品音乐会、管弦乐音乐会等等,单就交响管乐音乐会的作品风格分布来看,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期的经典管乐作品。象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军乐队演奏的苏萨的《星条旗永不落》等进行曲,《赛维利亚理发师》等古典歌剧序曲等,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末乐章等,节目单上的这些曲目,是为了显示管乐的传统和乐团扎实的功底。

  (二)近代作曲家的有独立内容,风格各异、形象鲜明且相对通俗的作品。这类作品有进行曲、舞曲、抒情曲、单乐章作品等,仍然是调性音乐的范畴,作品很多,也是音乐会的主体,起着承前启后,服务大众的作用。如美国考伯交响管乐团的小号、长号重奏与乐队《Fandango/西班牙舞曲》,这是一个三拍子的音乐,运用了高超的独重奏技巧,配以多变的节奏、旋律和切分,使观众的反映十分强烈。

  (三)现代作曲家前卫性的管乐作品。它可以是有调性的,也可以是无调性的,是作曲家充分展现自我的体现,它突破了固有的模式,在创作上演奏上标新立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往往使人过目不忘。象英国伯明翰交响管乐团演奏的《UFO》就是这类作品,显示乐团的现代意识和演奏水平。

  这次参加音乐会演出的乐队既有军队的老牌乐队,又有各大城市的交响乐队,还有许多大、中学的管乐队,虽水平有高有低,但就整体而言,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象参加演出的美国陆军军乐队、空军军乐队、印第安那大学管乐团、伯明翰交响管乐团、美国考伯交响管乐团等等,演奏水平非常高。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乐队那漂亮的声音,发声非常松弛,铜管有金色的声音效果,响而不噪,弱而不虚,加之木管的烘托,使之乐队的演奏有近乎管弦乐般的声场效应。我认为就乐队的声音和技巧而言,声音应该是头等重要的,一个乐队有了好的声音,这个乐队就会事半功倍,前途无量,这里面有演奏法、指挥理念、作曲技巧及乐手的声音感觉等等诸多因素可供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也就是说要下大功夫去研究声音,始终不放弃对美好声音的追求,这是我们建设乐队的根本,否则将是无本之木。在今后的创作中,我将更加重视对声音的塑造,发挥铜管的中心骨干作用,开发多各音色组和音色组合的特点及魅力,和声的运用讲求色彩的变化和开放性的展开,在创作上要有很强的声音意识。其它方面,诸如乐队队员的整体素质,强烈的合奏意识等等,都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和总结的。

2、美国管乐团的建制和演奏特点

  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各乐团都有完善的交响管乐队编制,多数完整的配备了英国管、低音巴松、低音黑管、低音萨克斯、低音长号等,编制上的完整有效地保证了作品的丰满度。我曾与美国海陆空的乐队人员有过一些交流,了解到他们的一些特点,基本上都是一个以管乐为中心,辐射其它艺术门类的大型综合团体,除了有必备的仪式乐队、交响乐队外,都有水平很高的独唱合唱队伍、重奏组合,还有各色各样的流行管乐队,象海军陆战队乐团的流行管弦乐队、陆军乐团的布鲁斯乐队,空军乐团、海军乐团、陆军地面部队的爵士乐队等等,非常职业化。

  听了美国三军管乐队的演奏后,我感觉他们各自还是有其特点的:陆军军乐队是一个稳健、严谨的乐队,基本功很扎实,乐曲风格非常正确到位。空军军乐队的演奏风格比较松弛、飘逸,不太有沉重感,轻松活泼的东西更多一些,他们的新作品音乐会更象一个沙龙音乐会,基本上都是3-4分钟的中、小型作品,有进行曲、舞曲等等,音乐形式十分新颖别致。他们的指挥家菲利普·卡尔中校有一个讲座叫《进行曲也是音乐》,从进行曲的起源和发展讲到了对管乐事业的贡献,然而这一形式到今天却有些受冷落,很少出版和演出,创作也不多,这个现象应该予以避免和改正(这恐怕也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所以,在他们的新作品音乐会上,进行曲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可见他们的努力和良苦用心。美国海军陆战队管乐队的演奏风格我感觉是刚柔相济,大家风范,演奏带有很强的示范性,是一种国家和军队形象的折射,他们的演奏最早可以追溯到1801年7月4号,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第3人总统托马斯·查弗逊就职时,就听到过他们的演奏。

  美国海军陆战队乐团这次没有登台,但是他们的展台很引人注目,我很幸运的遇到他们的现任指挥(即26任指挥)Timothy·Foley (提姆斯·弗雷),有很愉快的谈话。他1996年7月接任,乐团由126名成员组成(17名内勤,共143名),在华盛顿的4个仪式乐队中是最小的一个,但成员个人素质非常高,全部为音乐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每年有800场演出,其中300场是在白宫,演出的种类也很多,这个团在海内外有很高的声誉,有强烈的专业感和荣誉感,他们的音乐都是要“致力于音乐标准的建立”。他们使用的作品是既有驻团作曲家的创编,又委约团外作曲家专项创作,二者结合。我向他赠送了我团作曲家的作品和我团录制的各种类型的CD唱片,他非常高兴和惊讶,也赠送了他们的CD,表示了他们的友好和合作愿望。通过这样的交流,使我们了解国外同行的同时也使他们了解了我们,对于我团走向世界,与世界管乐同步是大有益处的。

3、新一代管乐作品的创作特点

  此次管乐大会演奏了大量的现代作曲家的作品,展览大厅也有不少作曲家的作品和CD出售,听了不少作品,也看了一些谱子,给我的感觉现代作曲家们的创作理念和上世纪作曲家是不太一样的,首先他们声音的概念非常强,他们会运用常规的、非常规的配器手段,为乐队提供一道道精美的声音组合,令人耳目一新,如听梅耶的《第2交响曲》。也就是说,作曲家们已在第1车间里,把声音的模子刻好了,剩下就是乐队的浇铸了。在节奏方面,也经常是反规律的,出其不意的节奏设计经常把人们的听觉带如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中去。如梅耶的《第2交响曲》前奏,拿这种动荡不安的节奏型作为大型交响曲的开始确实使人意想不到,这种音型贯穿乐曲始终,又使人感觉十分合理和得体。在和声方面,他们会运用个性化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来推进整个音乐,但不会违背功能的逻辑,甚至会运用对比的原则,在关键的高潮部分打出一个透明的传统和声来,来释放人们的听觉。在织体写作方面,不再是为一个旋律服务,而是纵向的,多线条的交织。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作曲家们都十分强调个人特性的发挥,他们不会去模仿任何人,而是用自己的感受,在音乐世界中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小环境,这也是别人无法学会的。在伯明翰交响管乐团的音乐会中,就有一个十分个性化的作品,叫《UFO》,从1947年开始,UFO就是美国人十分着迷的一种大众文化,这个作品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心态。一个女打击乐演奏员神神秘秘的走上来,是一种外星人的感觉,用弓子拉着一种圆形的象鸟笼子似的乐器(是有音高的),又轻轻地摇着警报器,然后分别走到三组打击乐前在乐队的协奏下表演,这三组打击乐是:几面不同音高的中国锣、木琴和玛琳巴、架子鼓等西洋打击乐。乐章之间可以自由发挥,尾声又回到了开始的警报器和弓拉乐器的演奏,有一种再现的意义。整个作品神秘怪诞,但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人们对UFO的各种推断和猜测,作品给人们的印象十分深刻,因此也是非常成功的。这是我在此次大会中听到的最为前卫的交响协奏曲。

  另外在梅耶的《第2交响曲》中,也有一个非常前卫的一、二乐章之间的连接部,这个连接部用的是声效,这个交响曲的名字是纽约的象征《大苹果》,也叫《纽约交响曲》。此曲两个乐章,第1乐章叫:《高楼的空中轮廓》,第2乐章叫《纽约市》,梅耶用录音机采制的曼哈顿最为繁华和喧闹的时代广场的实况效果如:人流、车流、地铁声效等,来过渡到第2乐章《纽约市》,乐队演奏此作品时,要播放随谱子准备好的时代广场音效CD,乐队现场有打击乐和钢琴特殊击打相配合,应该说,这也是梅耶创作此作品的神来之笔,从这里可以看出作曲家创作思维的潇洒和开放。

  通过以上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世界管乐的创作已经出现了非常多元化的局面,有的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求新求变又雅俗共赏的作品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听众的欢迎,我认为这也应该是我们中国管乐作曲家们努力的方向。

4、讲座带来的启示和收获

  这次大会,我听了很多场音乐讲座,大部分都录了音、录了像,他们的精彩演讲、示范和教学,使我能得到极大的收益和启发。如对Baritone和Euphonium的理解,原来界限是含糊的,在配器时经常区分也不大,这此参加大会演奏的乐团,编制表上都没有Baritone,而是Euphonium,一般在3-4支之间,也有用2支的,为什么美国的乐队基本不使用Baritone而大面积使用Euphonium 呢?BEMIDJI(波米基)州立大学低音铜管教授Dr Joele Pugh(约尔)博士是这样解释的:Baritone是一种小圆锥形孔的号,主要用在铜管乐队里,美国有一种Baritone是中小型孔,不太圆锥形,用在初学者和进行曲乐队的设置。还教学生们如何完成由Baritone到Euphonium的转换,而Euphonium则是一种大圆锥型的号,它主要用在交响管乐队里,也可用在一般铜管乐队里,使用面更宽泛,听他作的演奏示范,我感觉音色的区别还是很大的,Baritone音色松弛飘逸,但音区和低音受局限;Euphonium的音色浑厚宽广,特别是低音区有低音长号般的音色感觉,也很漂亮,和长号大号组合会很不错,高音区虽不及Baritone飘逸,但训练有素的乐手也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总体来说Euphonium的宽厚和低音走向是Baritone所不及的,Baritone声部可以由萨克斯组来取代和完成,而Euphonium既可作为独立声部,又可与低音乐器作各种组合,优势更大一些,所以美国的交响管乐队编制表上基本上都是Euphonium(在荷兰等北欧的总谱里,则仍可看到Baritone或Baritone与Euphonium使用同一谱表),除此以外,我还听了大号、黑管、指挥、音乐教育、管乐训练等为数不少的讲座,虽然与作曲并不直接发生关系,但这些新的理念和信息无疑也对今后的作曲起着很好的参考和开发作用。

  通过这次短暂的考察学习,我深深感到,学习外国的先进技能、技法固然重要,但首先要学习的是先进的理念,把握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局部的学习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有了好的指定思想则可以使我们的事业长久受益。听别人的东西是为了给自己“找感觉”,而不能照搬,作为一个中国的管乐作曲家,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打开自己的思路,创作出即有时代特征,又有本民族特性的管乐作品。这是我这次参加大会的一些体会和收获,我愿意与大家共享。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