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管乐团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一)

发表于 2004-09-18 00:00:00, 来源: 中华管乐网
关键词:  管乐团

序言

  管乐团(BAND)这个名词,相信对现今许多人还是十分地模糊,常常还可能和“管弦乐团”有所混淆,即使是古典音乐工作者或是学生对于这个名词,也可能觉得陌生并产生疑问,在这里,笔者先用BAND这个名词,来总括翻译成“管乐团”。在国内,只要是管乐器加上打击乐器的器乐合奏乐团都称做管乐团;但在美国,会因其乐团的编制,而用不同的名字来称呼。因为此部份又牵涉到整个乐团所发出的音响效果,牵涉甚广,所以不在此处详加讨论。管乐团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所发展成只有管乐器及打击乐器的新兴“室内”器乐合奏乐团(这里的室内是要与室外的行进乐队(Marching Band)与室外行进军乐队(Military Band)有所区分);但事实上,它只是军乐队(Military Band)更精致化的改良,而产生的乐团组织。

  虽然一支只有纯粹管乐及打击乐器的合奏乐团,但它同样有着和管弦乐团一样的宽阔的音域,及丰富多变的音色,因此也提供了它具有演奏任何形式音乐的能力。在国内,这样的音乐表演形式,一直处在不被重视的地位,一般人欣赏音乐还是会以管弦乐团、声乐、钢琴或是弦乐器独奏等为主,很少主动去欣赏一场纯管乐团的音乐会。造成这样的原因,追究其源不外乎:第一点是管乐团的音乐表现力,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尚未被大众所普遍接受及了解;在大众的普遍印象中,管乐团就是等于老式军乐队或是街头的送葬西乐队,所奏出的曲子不是进行曲、爱国歌曲,就是拙劣的送葬音乐。第二点是音乐工作者对于这样的音乐表现形式并不了解,作曲家对管乐团的配器法亦不甚熟悉,完全凭借着管乐器在管弦乐团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印象而写作,如何能写出表现管乐音乐精致的一面呢?此外,一般大众或是音乐工作者没有机会欣赏到一支优秀的管乐团的演出,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其实,管乐团在国内的发展已日渐蓬勃,现今的管乐团已不再是处于从前那样的草莽时代,在于音乐上,已朝演出艺术性质较高的曲目上发展,音响效果的精致化,也为现今管乐团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学校教育方面,中等学校以下的管乐社团发展已有相当的雏形,而在许多大专院校中的管乐社团也发展的不错,社会中的管乐团体也有一定的演出水准;反倒是在大学音乐系中的管乐合奏(团)课程确是寥寥可数,音乐人本身已不重视这样的发展,怎教不是学音乐的大众如何去欣赏这样的艺术表演型态,又如何让从音乐系管乐组毕业的学生了解什么是管乐合奏的声音,进而去指导各级学校或团体呢?相形之下,邻近的日本有数千个管乐团,及一套完善的管乐团养成方法,更不用提美国拥有几万个管乐团。

  因此,笔者想先借由单纯的管乐团概述,阐述管乐团概念中一些重要的课题,希望借由这样的写作方式,让大家能更深入了解管乐合奏的历史背景及基本概念,也借此让大家能喜爱上管乐合奏这项表演艺术,进而推动国内的管乐团发展。

一、管乐团的定义

二、管乐团发展的历史沿革

三、管乐团声响的概念

结语

  管乐团发展至今,算是已有了相当的雏形,世界上几个经济的强国,如美、日等国,在于管乐教育推广上也都相当努力及用心,而这些用心也得到了相当的成效。在美国,几乎各级学校中都有管乐团的成立,以管乐合奏课程当作基础音乐教育的一环;在个城市社区中,也都几乎有乐队的成立,普及化可见一般。而日本,虽说西方音乐并不是自己国家的产物,但日本人深深了解管乐器的学习是学习音乐中相当容易接受的,因而决心推广管乐音乐教育,虽说发展的起步比英美国家晚许多,但凭借着日本人一股发展的决心,而现今的状况已和英美齐头,甚至有超越的现象;就例如,日本决心要发展管乐团的音乐艺术,便将Dr. F. Fennell请至日本长居十年带领他们的乐团,这样的积极行为而导致日本产生了第一个职业管乐团-东京佼成管乐团(TOKYO KOSIE WIND ORCHESTRA),而这个管乐团正是执世界职业管团之牛耳。反观国内,是否有这样的决心去发展呢?再者,尤其是现今的政府或是民间,实无法承载一个八十至上百人庞大管弦乐团的经费,而在五十人之内就能有着如同管弦乐团声响的管乐团,未尝不是个发展的方向。管乐团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一股新兴音乐潮流,在各国相继发展之余,生处于国内的音乐工作者、教育者,是否也该开始正视这个课题了。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