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阿布西尔,让(Absil,Jean) 1893年10月23日生于邦一瑟库尔斯,1974年2月2日卒于布鲁塞尔。比利时作曲家。自幼学习管风琴及和声。1912年首次举行管风琴音乐会。1913年进入布鲁塞尔音乐学院深造。1916年获管风琴与和声一等奖。1920年放弃管风琴家事业,师承吉尔松学习作曲。1921年他的第一首交响曲获阿尼兹奖。1922年获比利时颁发的罗马大奖。嗣后被聘为埃泰比克音乐学校指导。1930年在布鲁塞尔音乐学院任教实用和声学。1936年升为教授。1934年获吕邦奖。1938年建立国际音乐评论。同年为伊查伊的钢琴比赛所作的钢琴独奏曲而赢得国际声誉。1964年获比利时政府授予的奖。
阿布西尔的早期作品明显地受到他的老师吉尔松的影响,日后力求发挥独立的个性。他偏爱增四度和减八度音程,经常改变节拍和不规则的分段。有时重叠三拍子和二拍子,或用不同分法的回音、倚音等,以产生更富有活力的特性。他的音乐具有清澈的结构。他的后期作品受到巴托克的影响。他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随想曲、嬉戏曲、狂想曲、叙事曲、声乐曲以及室内乐等。他的小号《三首小曲》是一首神话故事:第一首英雄;第二首斯拉夫人;第三首怪僻的人。
4、阿狄生,约翰(Addison,John) 1920年3月16日生于乔布亨,英国作曲家。最初他想成为一个军事家,后转变想法成为一个音乐家。1938年进入皇家音乐学院随从贾科布学习作曲,弗莱厄学习钢琴,古森斯学习双簧管,瑟尔斯通学习单簧管。1943年在皇家音乐学院获索利凡奖。1951年任母校作曲教授。1949年任鲍尔丁兄弟电影公司音乐指导,并为他们作曲配器。他的作品包括1948年作的三首管弦乐队的舞蹈练习曲、序曲、木管的六重奏、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的三重奏,协奏曲以及电影音乐有:《嫉妒的女孩》、《蜂蜜锅》、《蜂蜜的味道》等。
阿狄生的小号协奏曲作于1949年,由弦乐和打击乐协奏。
5、阿鲁秋年,亚历山大(Arutiunian,AIexander
G.) 1920年9月23日生于埃利温。亚尔美尼亚苏维埃作曲家。1941年毕业于埃利温音乐学院的巴尔胡达良教授的作曲班。此后又在莫斯科师承李汀斯基教授继续深造。他的毕业作品为《祖国大合唱》。1970年成为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人民艺术家。
阿鲁秋年的作风具有卓越的创作个性,写作优美曲调和丰富多样的色彩以及写作复调音乐的技巧等特征。在他的创作中能真实地形象化地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新亚美的精神。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小交响曲、合唱曲,《歌颂斯大林—保卫和平的旗手》、《祖国大合唱》、《亚尔美尼亚人民的故事》、《列宁颂歌》、《为同胞唱赞歌》,声乐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复调的钢琴协奏曲,小号协奏曲,舞蹈组曲,歌曲,器乐曲及室内乐等。
小号协奏曲作于1950年,有令人神往的带有亚美尼亚抒情的风味,得到广泛的好评。1949年他的在1948年创作的《祖国大合唱》获得斯大林一等奖。
6、波扎,尤金(Bozza,Eugene) 1905年4月4日生于尼斯。法国作曲家和指挥家。留在巴黎音乐学院师从比塞、拉博、卡佩等学习。1924年获小提琴一等奖,1930年获指挥奖,1934年获作曲奖。1934年他的作品《鲁克马尼的传奇》获罗马大奖。从1939年至1948年任巴黎喜歌剧指挥。1951年被任命为弗兰西思兹镇的国立音乐学院院长。1956年获法国骑士大勋章。他的大量作品曾在国内演出获得成功,但在国际上却仅对他的管乐室内乐给予了极高的荣誉。这显示出20世纪中叶的法国室内乐的特征和高超的技术水平。
作品有交响曲4首、交响诗、歌剧、芭蕾、大合唱、钢琴、大提琴等的协奏曲,小协奏曲及大量的室内乐作品。他的小号作品有:小号小协安曲(1949);随想曲(1943)田园曲(1953);戏游曲(1953);抒情诗等。
7、埃内斯库,乔治(Enescu,George) 1881年8月19日生于摩尔达维亚的里成尼村,1955年5月3日死于巴黎。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家、钢琴家和教育家。4岁学习小提琴,5岁能作曲,7岁进入绍也纳音乐学院学习。12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师承马尔西克学习小提零,跟马斯内和福列学习和声与作曲。1899年获小提琴最高奖。1898年创作的《罗马尼亚音诗》获得成功。此后即以小提琴家、作曲家及指挥家闻名于世。1936年去美国担任纽约好乐交响乐队的客席
指挥,并演奏小提琴独奏。作为小提琴教师蛮声世界,当代的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就是他的高足。他的作风,。富有罗马尼亚风味,是罗马尼亚作曲学派的领袖。但他的后期作品却从罗马尼亚的民族乐派变为法国的国际主义者,后来连他的姓也改为法文形式,把原来的埃内斯科改为埃内斯库。
埃内斯库的作品有:交响曲、室内交响曲、歌剧、协奏曲、组曲、奏鸣曲、室内乐及歌曲等。他的小号作品《传奇曲》作于1906年是专为巴黎音乐学院的小号比赛而作,并在当年出版。此曲并无罗马尼亚风格,是一首印象派的作品。这是一首传奇性质的乐曲。乐曲以安静忧郁的情绪开始,然后转变为热烈、激动,逐渐达到乐曲的高潮,最后又回复到非常安逸,并用弱音器演奏,结束全曲。
8、格季凯,亚历山大·费多罗维奇(Gedike,Alexander
Feodorovich)1877年3月4日生于莫斯科。1957年7月9日死于莫斯科。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杰出的管风琴家、作曲家和教育家。1898年进莫斯科音乐学院师承加利、派相斯特和沙福诺夫学习钢琴。毕业时获得金质奖章。后作为钢琴家身份在饯国及国外巡回演出。1909年被聘为母校的钢琴教授。1919年执教管风琴及室内乐,并领导室内乐的研究室。
格季凯的创作性格鲜明,思想乐观,能有机地体现古典艺术的传统并表现了高度的技术水平。他的作品丰富多彩,作有歌剧、交响曲3首、序曲、交响诗、大合唱(有《欢乐颂》等),管风琴协奏曲、小号协奏曲、圆号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奏鸣曲等。他的小号协奏曲作于1930年,此曲旋律流畅华丽,情感深切动人,目前这首协奏曲不仅被各国的小号家广泛采用,且常被列入国际小号比赛的曲目。1943年荣获斯大林一等奖。
9、亨德尔,乔治·排特烈(Handel,George
Frideric) 1685年2月23日生了哈雷,1759年4月14日死于伦敦。德国伟大作曲家。自幼喜爱音乐,他那早熟的音乐倾向曾遭到他的父亲反对他学音乐,而要他学习法律。因此幼年的亨德尔只能在半夜里偷偷地跑到阁楼上去弹奏他的小型击弦古钢琴。由于他的哥哥在威森非尔公爵的宫廷中服役,这样小亨德尔就赖以踏进公爵的乐队里。一天午后,公爵听到了亨德尔弹奏管风琴,大为惊叹,于是立即召见他的父亲,对他说:“叫你的小孩成为律师是莫大的罪过,他有非凡的音乐才能,我将培养他从事音乐,将来他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从此他的父亲没法反抗,只得服从,终于同意他学习音乐。公爵特地为他聘请了一位全城最优秀的管风琴家肪特烈·威廉·查豪教他音乐。12岁成为助理管风琴师。18岁任凯塞歌剧院小提琴师,嗣后又任马特逊歌剧团的小提琴师,同时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去意大利,在威尼斯遇见了不少音乐名家。那年冬天,他在一个假面舞会里戴着假面具正在弹奏拨弦古钢琴时,谁也不知道他是淮。忽然,意大利最有名的拨弦古钢琴大师斯卡拉蒂跑进来大声喊叫:“这一定是魔鬼!不然就是萨克森”(亨德尔在威尼斯时,大家都叫他“亲爱的萨克森”),去了面具一看,正是亨德尔。从此两入便成为莫逆的好朋友。1710年回国任汉诺威宫廷乐长。1712年去英国演出歌剧。1727年入英国籍。1742年清唱剧《弥赛亚》在首都柏林上演,获得极大成功。1751年正在创作清唱剧《耶法太》时,他的双目渐渐失明。1752年竟成全盲。但他的性格却更为和顺安详,还常为慈善事业弹奏管风琴。1759年4月6日《弥赛亚》演出时,他亲自任管风琴师。当演奏到一半时他突然感到不适,但一下便振作起来,胜利地完成了全剧。回家后便躺倒了,在4月11日那天,他在遗嘱上添了一句,以一千金磅赠送给清寒音乐家救济协会。他还说:“我希望能在基督殉难纪念日死去,好在复活节那天与主相见。”4月14日复活节前的一天早晨8时竟如愿与世长逝。至今世界各国在圣诞节经常演出《弥赛亚》清唱剧。
亨德尔的作风,清丽典雅,具有纯朴而爽朗的丰富感情与高度艺术技巧相给合的特点。他的一生始终未婚,一直勤勉地从事创作。作晶有歌剧46部,清唱剧32部,康塔塔100部,还有奏鸣曲、协奏曲、组曲、声乐及器乐等。他的小号作品有小号与圆号的协奏曲等。他的几首小号奏鸣曲是后人由他的小提琴、长笛等乐器移植或改编的,另有一首小号协奏曲是由双簧管移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