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经典赏析:培尔·金特第一组曲

发表于 2018-08-30 21:20:53, 来源: CNBrass.com
关键词:  

《培尔·金特》是挪威杰出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Grieg)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Peer Gynt)所写的配乐,分为两部,其中第一组曲更为出名。该作品谱于1875年,培尔·金特组曲原有23乐章,1888年至1891年间格里格将其中的8个乐章抽出来而成为今天两组各4个乐章的组曲。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曲号46)包括四个部分
晨景(第4幕)——描写摩洛哥清晨之美景;
奥赛之死(第3幕)——培尔·金特母亲艾西离世时之哀歌;
安妮特拉之舞(第4幕)——描写舞娘安妮塔在培尔·金特前舞动,趁机夺走他的马匹;
在山魔王的宫殿里(第2幕)——描写魔宫的恐怖气氛。

一《清晨》,是原剧第四幕,当金特流浪到非洲时的配乐。在晨景中,作曲家采用回旋曲的形式,只用简单的几个音符,就勾勒出一幅清晨的美景。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它通过牧歌风的 旋律和一再向上方三度的转调,造成鲜明的色彩,宛如清晨的曙光逐渐显现。阳 光逐渐透过云层,闪出光芒,大地终于苏醒。这时,金特暝想着他理想的乐园。绘景绘情的音乐显然仍是北欧的风格,和剧情发生的地点非洲并无联系。主人公 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他来 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但这段 音乐所描绘的并非是炎热的沙漠,而更像北欧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乐曲具 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

二《奥丝之死》,用于剧中第三幕。阿塞是挪威老农妇的典型形象,她的丈夫将家产挥霍殆尽后,她带着小金特艰难度日。金特长大后又外出不归,她在家 中悲惨地即将死去时,金特总算赶回家中,但她的死并没有使金特浪子回头。她 一死后,金特又飘然而去。此曲宛如送葬曲,充满悲哀的气氛,用同一个旋律的 一再反复,通过力度不断增强,非常集中地突出了悲剧性的形象,达到强烈的艺 术感染力。在全剧中,这是非常动人的一场。格里格的这段配乐悲壮肃穆,可称为一首悲歌或葬礼进行曲。

三《安妮特拉之舞》,是诗剧第四幕第六场场的配乐。阿尼特拉是阿拉伯酋 长的女儿,金特在非洲沙漠遇见她,爱上她。音乐用玛祖卡式的节奏写成,应用 了大量的跳音,刻画了跳着轻盈而动人的舞蹈的少女形象。在沙漠绿洲中,一座 阿拉伯酋长的帐篷里,酋长的女儿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对培尔·金特献媚。这段音 乐描绘的正是这一场面,但严格地说,它远远超过了作为配乐的作用,因为它直接参与戏剧的内容,成为诗剧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四《在山魔王的宫殿里》,原为诗剧第二幕第六场的前奏,描绘了洞穴中群魔乱舞 的景象。主题先在低音大提琴上出现,然后不断升腾。主人公在山中与妖王之女调情,并在妖王的威胁之下同妖女结了婚。这一场点出全剧的主题,即人与妖之 间的区别,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

作曲家用灵动的音乐为我们描述了一部浪子回头的故事,其表现力并不输于语言的描写,反而更加生动的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交响管乐版试听点击链接),订购原版乐谱咨询客服微信号:cnbrass01。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一)“英格丽德的悲叹”——原为第二幕之前的幕间曲。 培尔·金特 在乡村的一次婚礼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山上,玩弄够了又将她遗弃,说他真正爱的是索尔维格。这段音乐以英格丽德为主要形象,表现出一种非常激动和无奈的情绪,堪称为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
(二)“阿拉伯舞曲”——原为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场面的配乐。乐曲带有女声合唱,意欲描绘东方的“异国”情调。 

(三)“培尔·金特归来”——原为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经是一个须发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威的轮船上衣衫褴褛,神情冷酷。
(四)“索尔维格之歌”——原为诗剧第四幕第十场配乐。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间茅屋,索尔维格坐在门前,等候培尔·金特的归来,她唱着:“冬去春来,周而复始,总有一天,你会回来。” 编入组曲的这首乐曲,经作者改编为纯器乐曲,去掉了原来的歌唱声部。 乐曲的旋律十分优美,荡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题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是整部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