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利兹先生与萨宾·梅耶
原文刊自知名管乐杂志(Pipers)1988年四月号第八十号,乌利兹先生已经去世。
采访:乌利兹先生是现在大家公认的德国最佳单簧管制作者。到底有多少比率的西德单簧管演奏家使用您所制造的乐器呢?
乌利兹(以下简称W):正确的比率我不清楚,但我想在一般管弦乐团中大概占了百分之九十五吧?
采访:真是太厉害了。本杂志编辑部所采访过的西德有名单簧管演奏家中,大家都口径一致地说您制作的乐器是音质良好、音准正确,而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呢。您自身一开始是否也是从学习单簧管开始的呢?
W:是。我们家代代都与乐器制作相关。听说十八世纪时也做过鲁特琴(类似曼陀林的一种古代弦乐器)与小提琴。在十八世纪初我的祖父的祖父之时代,才开始制作管乐器。当时的笛子制作家并不是只做单簧管,而是所有的木管乐器都做,像是长笛、双簧管与当时有被演奏的一些古木管乐器等等(译注:那时单簧管也才刚被发明出来)。所以,与其说我是自己立志要当笛子制作家,不如说我是生长在那样的环境中,因此变成笛子制作者是理所当然之事。而我是我们家第五代做乐器的。
采访:您是在哪里出生的呢?
W:我出生的地方现在被划入东德的萨克森地区,是佛克兰中一个名叫埃尔巴赫(Erlbach)的城市。就在马克纽基尔恒(Markneukirchen,以乐器制造著名的城市)的旁边。
采访:您有正式学习过单簧管吗?
W:有。在我正式学单簧管前是在父亲那里当单簧管制作的学徒,之后毕业于马克纽基尔恒的职业专门学校。
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单簧管制作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初头,德国的乐器制造现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在这一时期左右,其他产业走向职业化的影响也出现在乐器制作上。在这之前,都是一个小乐器工厂制作各式各样的乐器,到了这个时候就转变成专门只做一种或两种乐器了。我认为这使得后来德国的乐器制作有了突破性的品质进步。但「职业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乐器制作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就是了。虽然我父亲本来从一开始就是专门制作单簧管的。
采访:在单簧管上,您是师事于谁?
W:我身边的人几乎都是从孩提时就开始学乐器了。在我当学徒的时期,是和德勒斯登爱乐的单簧管演奏者、也是职业专门学校里任教的演奏家学了很棒的单簧管课程。之后,我又进入了柏林的音乐大学,和李希特教授学习(译注:原文仅列出了姓,并没有名,所以查不到这位李希特的原文)。再经过几年后,我转到莱比锡音乐大学去,在舒莱尼克老师底下继续学习(译注:同前,不知此人的详细姓名)。
采访:说到舒莱尼克先生,他也是很有名的乐谱出版者呢。
W:没错。对我来说他也是超群优异的老师呢。然而,就在我进入莱比锡音乐大学后没多久,德国就被卷入了战争。我一开始因为是在大学中上学,所以可以不用服兵役,但后来还是免不了被徵召入伍。不过,还是因为我在入伍前还在吹单簧管,而且又拿过音乐比赛的奖项,而成为军乐队的一员,在战争中也还是能够接触到音乐。
采访:那还真是幸运呢。
W:是。那时除了在交响乐团中演奏外,后来也在爵士大乐团(Big Band)中吹奏。因为演奏也是我的兴趣范围,所以觉得很好玩。到了战争结束时,我还为了到底要加入管弦乐团或是当乐器制作者而烦恼着,但后来知道哥哥已经战死,才决定继承父业制作单簧管。
采访:在您还在吹奏单簧管的时代里,对您来说谁是最理想的单簧管演奏家呢?
W:有非常多人。在我小的时候在父亲的公司中就件很多位的优异演奏家。尤其像埃勒先生(译注:Oskar Oehler,现代德式单簧管的设计者,也是柏林爱乐的创立团员之一),既是乐器制作者也会演奏单簧管。也是如此,他的乐器制作才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吧。就是能和他见过面,我才会早早下定决心要学吹单簧管。在我十六岁时则是遇见了相当值得见习的鲁道夫‧加尔(Rudolf Gall)先生,他是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管絃乐团的单簧管首席。他只有有空就会来到我们家的工厂,并且会停留很久,所以我能从他那里学到非常多的东西。
之后,也还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单簧管演奏家。好比说汉利希‧郭伊泽(译注:Heinrich Geuser,他也是卡尔‧莱斯特Karl Leister的老师之一)先生也是非常优秀的音乐家。
采访:郭伊泽的演奏现在也可以在唱片中听到呢。听了您的谈话后,才知道您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才成为乐器制作者的。请问,您在令尊底下工作了多少年呢?
W:到1959年为止。在这段期间中,对我来说是学习进步最多的时期。而且,也从父亲的错误上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我父亲是会发明许多设计来改良单簧管的人。他在「舒密特‧寇尔贝系统(Schmidt-Kolbe System,可说是Oehler德式单簧管系统的一种改良型)」的改良上就花费了很多时间。另外,也请看所谓的「改良式贝姆系统(Reform Boehm System)」!这是我父亲和曼海姆(Mannheim)州立歌剧院的恩斯特‧舒密特(Ernst Schmidt)先生共同创作出来的乐器。除此以外,还有「乌利兹低音单簧管」。现在德式单簧管家族中所使用的低音单簧管,就是我父亲最先制作出来的。
但可惜的是德国后来在政治上被分隔为两个国家,舒密特先生就再也无法来我们这里了。由于我父亲自己不会吹单簧管,而需要和舒密特先生共同作业,但舒密特先生在乐器制作上也是外行,所以他们双方会犯下许许多多的错误。然而,这却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教训。换句话说,由于我自己也同时具有单簧管演奏者与乐器制作者的身分而对这两个领域都很熟悉了解,因此我就不会重蹈他们的前车之鉴了。
采访:既然您已经谈了乐器制作上的经验部分,那想请教一下,您是从那里获得乐器制作的知识呢?
W:乐器制作的知识必须要靠自己去学。当我还在当学徒时,我父亲就已经和海德堡大学的一位名叫罗许的物理学者合作了。因为罗许先生自己也吹单簧管,所以对这个工作非常感兴趣吧。由于我看不懂他画的制图与计算,一直都觉得相当遗憾。所以我就想至少要看懂他的东西、甚至能够加以应用而打算自己学习物理学。只不过,常常会出现即便理论上正确的东西,实际上尝试时也不见得能用的例子。但由于懂了物理学后,就能正确理解出复杂乐器的构造与关系了。而且我又有在音乐研究所中义务工作过十年左右的经验。这些经验虽然没办法就产生出结果,但我认为却可以对今后的工作打下有益的基础。
采访:您是1959年搬到西德去的吗?
W:是的。当时甚么都没带,一家就像是所谓的难民一样的立场。而我和妻子就不得不全部从零开始重新出发。
……(以下略)
译注:全部专访共有六页,放在网页上的可能只有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