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李晓川的爵士新时代—— Moremusic 专访李晓川

Moremusic 发表于 2014-10-08 23:37:15, 来源: Moremusic.cn

李晓川毫无疑问是国内新一代爵士音乐人中的佼佼者,他既有学院派的背景,也有与Eddie Gomez等大师一起合奏的经历。在与Moremusic做的采访之中,他用非常自信的口吻谈起了自己新专辑中的方方面面,摇滚情节,以及美国之行对自己的启发。

尽管现在做的是爵士音乐,但是你在大学里学的却是古典小号,能说一下这样的学院派背景对你的影响吗?
我们这个年代做爵士,做音乐的结构和经历,已经是和之前的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系统的教育到新一代的音乐人是很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你理解包括曲式,结构,节奏,和声等等各方面的东西,其实在很多方面,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可能是爵士音乐更多是在现场作曲,所以这方面的教育,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找到这两种音乐之间的联系。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爵士音乐的?能和我们说下你的音乐背景吗?
我爸爸是学小号的,但其实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画画,是在画画的间隙觉得好玩,那么吹一吹才喜欢上的。而且我学习音乐的方法也和一般人不一样,我就是听我爸爸练习,然后拿起小号来,找到几个音,把我爸爸吹过的曲子再自己吹出来,完全没有那种谱子放再面前照着吹的经历。现在看来,这样的经历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爵士乐对音乐的要求其实和这个很像,它不是靠谱子,而是靠耳朵,它需要你把音乐放再脑子里,而不是眼睛里。

去年来过上海演出的法国小号手Ibrahim Mahloff, 也一样有着古典小号的背景,而且他爸爸也是个小号手,你知道他吗?对他的音乐怎么看?
我不认识他,但我知道这个人,他的音乐很有意思。我觉得很多欧洲的爵士音乐家都有这个特质,这可能是因为那里音乐文化背景和美国差很多的缘故吧,欧洲音乐人的视野要开阔很多,作品的可能性也会更多一些。会想着把自己民族的东西加进去,我很欣赏这点。

你这次在《新时代》专辑里还特别改编了一首彝族舞曲,这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吗?
对,但相对来说,我们这么做的角度也不太一样。我在做融合的时候,更多想的是让这些音乐碰撞在一起,而不是融合在一起。我希望看到它们撞在一起后的结果是什么。音乐是一种化学反应,而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对我来说才是有意思的东西。

爵士音乐的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小号手,而且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你有哪些特别欣赏的小号手吗?
其实我觉得不单单是小号手,所有爵士乐手的风格都应该不一样,这就和每个人活的方式也不一样。当然,你可以受别人影响,这并不代表,你要去变成那个人,你受到影响之后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别人并不听到第二个谁谁,都想听到第一个你是谁。其实,爵士音乐里一开始给我最深印象的并不是小号手,而是歌手,我非常喜欢Ella Fitzgerald,后来我才听Miles Davis, Clark Terry, Louis Armstong, Chet Baker, Clifford Brown,以及Kenny Dorham等等,其实这些人不同的音乐风格其实是和时代,以及本人的性格都有关的,所以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层次。

在结束了大学里的学习之后,你去了美国继续深造,在爵士乐的故乡学习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其实我第一次到美国并没有什么很陌生的感觉,也没有什么很大的想法,就是想看看这帮人在干嘛。(笑)然后到了那里,就是一种“对了,就应该是这样”的感觉,和当地的音乐人聊天演出也很对路。相反,之前在国内我觉得其实是有断层的,比如拿Michael Brecker举个例子,国内很多人都喜欢他,但是却不能明白他身上的爵士根源,他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是有了Lester Young,有了Charlie Parker,有了John Coltrane之后才有的他,这才是爵士乐的历史传承。所以他的东西是有深度的,但这个深度你只有了解了历史之后才能体会明白,否则就只是很表面的东西而已。所以,美国之行就是让我更坚定了对爵士音乐的想法。

在这张《新时代》专辑里,你的小号演奏表现得相当克制,这是特别追求的效果吗?
录唱片和演现场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对爵士乐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对我来说,和Eddie Gomez和Bill Drummond的乐队或者我自己的四重奏,其实演奏的概念更像是Miles Davids而不是Bill Evans的乐队,我不想有那种一个乐手Solo,然后其他乐手伴奏的感觉,我们想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所以不想给任何乐手以束缚。我想要的就是那种乐手之间的交流的过程,这对我来说才是有意思的,永远是一个乐队一起往前走的感觉。

在《新时代》里,你还加入了不少古典,以及摇滚的元素,能说一下你对摇滚音乐的看法吗?
其实我有一定的摇滚情节呢,上大学的时候就喜欢听Radiohead,甚至连Pink和Bjork也听。不过,虽说我创作的时候并不会去刻意地往哪个方向靠,但是,真正演出来的时候,却经常是有会令我也感觉吓一跳的感觉。我其实是这么发现自己的摇滚情节的。古典音乐的话,其实爵士乐的和声本身就是由古典音乐来的,现在即便是像巴赫或者贝多芬的音乐,也可以用爵士音乐的语汇来诠释,它们其实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所以,古典音乐的影响其实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觉。

新专辑里,你还请到了常石磊来客串一曲,能说下是怎么会想到请他来演出的吗?
我和他是大学同学,以前也经常一起玩,听音乐,一起演出,但并没有机会去真正录唱片,但我一直非常欣赏常石磊的音乐思维。其实,新专辑里的这个歌是我07,08年写的,之后在美国的时候也录了一下,然后发了给他,他就特别喜欢,接着他就和我说了,要自己配个唱的版本。我也很高兴。

《新时代》整张专辑听上去都非常流畅,很有现场感,能说一下你是如何达到这种效果的吗?
整张唱片的所有曲子全部都是一遍过的,而且录的音也不超过三个Take。我会去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Take用到专辑里,但是我绝对不会去对音乐做任何剪辑的。我个人觉得这其实应该是爵士乐一直保持的东西,可能各个乐手分开录的方式现在会更流行一点,但在我看来,这样出来东西的气就没有了。所以在录《新时代》的时候,我们就是所有乐手在一个房间里录,只要一个人错了,这个Take就没了。值得庆幸的是,参与到其中的音乐家水准都非常高,所以整个录音过程也很顺利。

《新时代》这个专辑的名字听上去非常生气勃勃,雄心壮志,能说下这个标题背后的一些想法吗?
其实,我起这个名字有各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对自己的要求,要自己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创作音乐,包括改编一些老歌之类的,就是想要有一个新的做音乐的思维。另外一个想法是演出上的,我想要有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演奏。我希望对那些真正做音乐的人来说,这张专辑可以对他们有一个启示,而对一般乐迷来说,我也希望这张专辑可以给他们一个新的声音。我的合作伙伴钢琴手,Stefan Karlsson专门讲一句话,“There’s Jazz, But There’s Real Jazz” 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有意思,什么是爵士,什么是真正的爵士?我不想来用语言回答这个问题,我想用音乐来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能和我们说一下你在《新时代》之后的一些计划吗?
没问题,我之后会去瑞士和当地的音乐家一起合作,和他们一起玩一些比较前卫的东西,回忆一下当初在美国时候的那种野劲。(笑)然后回来会准备年底的一些音乐节,包括香港韩国之类的地方,现在还没有完全排出来。另外,我也想再出一张专辑,里面再加点弦乐的东西,继续来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