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德克萨州大学管乐团2014世界巡演音乐会曲目介绍

stephen 发表于 2014-05-29 13:43:29, 来源: CNBrass.com
关键词:  

德克萨州大学管乐团2014世界巡演音乐会曲目详细介绍,这场音乐会的曲目都收录在他们录制的《Wine Dark Sea》唱片中。

1《气泡酒》,维契,比塞尔改编 
出生年份︰1948,作曲年份︰1997,编曲年份︰1999,歌曲长度︰7:00

身为作曲家、钢琴家及巴松管演奏家的丹‧维契,1948年出生于纽约,学生时期主修钢琴与巴松管,先后在伊士曼音乐学院与曼哈顿音乐学院取得学位,曾担任路易斯维尔交响乐团的巴松管首席,其间也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教授作曲及理论课程。他与历史悠久的亚斯本音乐节合作逾14年,教授巴松管与作曲。1978年维契接下了德州大学的教职,创立了新音乐合奏团,同时也担任奥斯汀市立交响乐团的助理指挥。维契现为德州大学奥斯汀总校区音乐学院的作曲系教授,教授作曲及管弦乐配器法,也是新音乐合奏团的音乐总监。

逾50个管弦乐团演出过维契的作品,其中包括芝加哥交响乐团、圣路易斯交响乐团及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不胜枚举的创作殊荣奖项,为他博得来自不同乐团的获邀委托创作,最备受瞩目的获奖大作包括:1996年的美国管乐团协会奥兹华奖的管乐合奏作品《锡安》及《第三号交响曲》;而他最新的管弦乐作品则是为罗彻斯特爱乐管弦乐团所委托创作《给双簧管与小型管弦乐团的幻想协奏曲》及《约翰‧肯尼迪的和平之声》。而大型作品则包括由达拉斯交响乐团所委托创作《为大型管弦乐团的告别词:灿烂翅膀》。

揭开今晚序幕的是带有浓厚欢乐的意味的《气泡酒》,是维契在50岁那年,获知名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之邀所创作。Spumante是意大利文中气泡酒的意思。气泡酒是一种在欧洲出现已久的酒种,是葡萄酒发酵成功之后,加入糖及酵母来进行二次发酵,在这期间需要数年的「熟成」时间,再加以倒斜45度角的方式进行转瓶,方能产生大量气泡而成的一种酒。在中世纪时,法国香槟地区制造的葡萄酒,他们会将酒中的气泡另以工序将它除去,后来才慢慢发展出气泡酒的工法。意大利制造的气泡酒,在过去也称「香槟制法」,到了二十世纪初才正式出现Spumante的用法,即为英文中Sparkling之意,意为气泡。在意大利Spumante的种类极多,而水平与质量也很高。现在不管是法国的香槟、意大利的Spumante或是西班牙的Cava,都是气泡酒中知名的称呼。

以《气泡酒》为题材,是为了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新乐季的开季音乐会而作,充满了绚丽的技巧。在这首曲子中,共有两个主题。在一段灿烂的序奏后,第一主题由小号带出,在主题的发展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快速运舌技巧,考验团员的演奏能力;第二主题则是将第一主题上下颠倒再藉由节奏、拍号等的改变所写,此手法即是音乐上所称之「倒影」,这种手法可以追溯到巴赫的作品。第二主题主要由木管在低音域吹奏出丰沛温暖的和声,风格迥异于第一主题的轻佻灵动,就像圣咏般的悠扬。

在第二主题的尾端,前面出现过的各个主题、动机悄然现身,却又瞬间退去,宛如残破的记忆,无法完整回顾;历经犹疑不决的段落,第一主题再次出现,以赋格的方式由各乐器轮流带出。最终将两个主题彼此交织进而华丽结束。音乐的刻划彷如一杯Spumante,在口中各样的味觉交融、相互刺激交替,不失现代感而带有传统正规音乐技法,向二十世纪中叶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致敬。

2《舞会的邀约,葛兰森 
出生年份︰1947,作曲年份︰1999,歌曲长度︰10:00

唐诺‧葛兰森现任德州大学奥斯汀总校区的作曲系教授,是一位获奖无数的知名当代作曲家及教育家,其所获奖项来自当今知名的组织与文教机构,包括︰古根汉基金会、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美国国家歌剧协会等。葛兰森的音乐获誉为具有「高雅、敏锐、思虑清晰而富明确表现力、完美抒情」。近年葛兰森所创作的音乐获许多知名的乐团相继演出,包括克里夫兰、达拉斯和亚特兰大等地的乐团及美国作曲家交响乐团,而他获委托创作的作品,含括了独奏器乐曲到歌剧等大小不同编制与题材等型态。由葛兰森与肯特‧坎纳共同执笔完成的《管弦乐法的技巧》也获具有指标性的Prentice-Hall所出版,被誉为学界中重要的著作之一。

标题 J’ai été au bal字面上的意思是「我去了舞会」(I went to the dance),今晚我们将其美化译为《舞会的邀约》,取材自两首凯津舞曲,有着美国南部纽奥良市所特有、管乐队盛行的年代、街头巷弄演着带有流行曲调与民谣素材所融合的欢乐风。凯津的原文Cajun有相当多中文译名,如卡津、卡加、卡韵、凯焉等等。凯津人是原本居住在加拿大东部阿卡迪亚的法国人分支,昔日因战争之故,被英国统治者逐出阿卡迪亚地区,部分原本居住阿卡迪亚的法国人,南迁至当时的西班牙统治区刘易斯安纳定居,与当地的印第安人、黑人通婚,形成了一个特有的种族──凯津人。他们不论文化、食物或是音乐与舞蹈,都极具特色。本曲的第一段取用了〈一起跳舞吧,卡琳娜!〉( Allons danser, Colinda),歌词描述一位男孩邀请卡琳娜去跳舞,并且说道:「不是每个人都会跳二拍子的华兹!」。葛兰森在这里使用如同室内乐一般的恬静内敛、较轻的配器,却以3+3+2的复拍交替,使舞蹈的律动特性更为显著;第二段的〈地狱之火〉(Les flammes d’enfer)强调纽奥良的爵士风格,而铜管各声部的相互竞奏也成为最大的亮点。

3《单簧管协奏曲》,提切利
出生年份︰1958 作曲年份︰2010 歌曲长度︰21:00

1958年出生于美国刘易斯安纳州的法兰克‧提切利自密西根大学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后,自1991年起于南加州大学颂顿音乐学院(Thornton School of Music)担任作曲系教授至今,自1991至1998年期间担任太平洋交响乐团的驻团作曲家。提切利的管弦乐作品在美国及欧洲皆广获高度赞誉,他的作品受重视的程度,举凡费城管弦乐团、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达拉斯交响乐团、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司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等,偕相继发表演出他的管弦乐创作。

提切利的得奖纪录包括︰华特比勒纪念奖、德州一百五十周年管弦乐作品大赛首奖、音乐院杰出Phi Mu Alpha荣誉会员、美国管乐团联盟音乐总监协会所颁发的奥斯汀.哈汀大奖、南加州大学顶尖教学卓越成就奖、维吉尼亚拉摩奖以及代表专业领域成就的院长奖。此外,提切利又在2012年,第三度由美国艺术暨文学协会所颁布的艺术文学奖中夺得最耀眼的殊荣。

提切利的作品风格鲜明,极具个人特色,他为管乐团写下相当多的经典之作,是管乐界相当重要的中生代作曲家。提切利也经常获邀在美国多所大学以及卡内基音乐厅担任客席指挥,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的音乐节,包括北京、上海、伦敦、曼彻斯特、新加坡、罗马、悉尼及日本的重要城市。近年《纽约时报》乐评曾形容:「精瘦、干练」;而《洛杉矶时报》则写道:「乐观、深思熟虑的音乐」来给予赞赏。他的作品近来在国内开启了触角,渐为人知。

写于2010年的单簧管协奏曲,是受瑞典籍单簧管演奏家霍刚‧罗森葛仁(Håkan Rosengren)所委托而谱写的作品。三个乐章,提切利分别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近代音乐家成为致敬的对象,在各乐章中分别阐述了作曲家的独特魅力。

第一乐章:乔治的狂想曲 (Rhapsody for George)
从标题得知题献的则是以乔治‧盖西文(George Gershwin, 1898-1937)为主的爵士风格。早期美国的音乐发展深受欧洲严肃音乐的影响,盖西文结合了黑人爵士乐与欧洲古典乐,成为美国本土音乐风格的先驱表征。第一乐章以盖西文脍炙人口的名曲《蓝色狂想曲》单簧管的滑奏印记为基调,飞快的在高低音域间流串奔走,佐以盖西文另一名曲《我有了节奏》(I Got Rhythm)中的节奏音型贯穿,充满了切分音以及爵士乐反拍重音的特色。

第二乐章:亚伦的颂歌(Song for Aaron)
这个乐章是向作曲家亚伦‧柯普兰(Aaron Copland, 1900-1990)致敬。柯普兰以自学起家著称,曾赴法国巴黎的「美国音乐院」学习作曲,返回美国之后,他开始致力于美国新音乐的形塑探寻,被视为奠定美式学院派音乐作品风格的代表人物。柯普兰著名的代表作品包括《阿帕拉契之春》、《平凡人的号角》等等。本乐章原为提切利在1998年写给女高音与管弦乐团的《美国之梦》作品第六乐章,之后经由研读透过聆听柯普兰的作品中,单簧管在慢板抒情的段落,呈现出辽阔却又温醇内敛的悠扬声线,于是他改编改写自己过去的一些雏型段落,成为最足以代表的亚伦之歌。

第三乐章:小雷的即兴曲(Riffs for Lenny)
雷奥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1990)是近代美国首位成功的具有指挥家、钢琴家、作曲家、教育推广家头衔于一身的耀眼之星。他浑身散发对音乐无比的能量与热情,他丰富的学院派根基训练与过人的天份素养,都巧妙的在他的音乐剧《梦断城西》中一一勾勒,也将美国的新音乐风格,骄傲成熟的向世人展示。「小雷」是那些曾经对于伯恩斯坦这位巨星殒落辞世后,心中最难以割舍的昵称,提切利曾表示:「我想象伯恩斯坦站在讲台上,热切地讲述着音乐应该是人类最强大而有力的画面。」这个乐章如同伯恩斯坦用尽毕生精力投入音乐一般,充满活力。跟第一乐章一样,加入爵士乐的素材,但它更为撩人冶艳。伴奏的乐团角色,则模拟着伯恩斯坦昔日的一贯作风,擅于精巧的节奏构思,而铜管无惧的使用弱音器,相对来说敲击乐段更能突显其重要。尾声的篇幅,又再度呼应了第一乐章中,《蓝色狂想曲》的滑奏再现,尖锐的长音滞留后,一跃而下犀利终结。

4《酒暗色的海洋︰为管乐团创作的交响曲》,麦基
出生年份︰1958,作曲年份︰2010,歌曲长度︰21:00

约翰‧麦基先后毕业于美国知名学府茱莉亚音乐院及克里夫兰音乐院,分别获得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自诩擅长舞蹈配乐与管乐合奏作品的麦基出生于1973年,他的作品于全球许多知名的音乐厅及音乐节上演,包括悉尼歌剧院、卡内基音乐厅、肯尼迪中心等等,而其作品的出更遍及意大利、智利、日本、中国、挪威、西班牙、哥伦比亚、奥地利、德国、巴西、英国、澳洲、纽西兰及美国。他同时也是一位经常获奖的作曲家,其中包括美国管乐团协会奥兹华奖最年轻的获奖人荣誉,更有不少奖项连续数届都是得主。麦基曾担任许多知名大学的驻校作曲家,包括乔治亚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詹姆士梅迪生大学、堪萨斯州立大学、堪萨斯大学、佛罗里达大学、阿拉巴马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密西根大学、密执安州立大学、德州科技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南加州大学、德州大学等等,并担任许多音乐节及青年管弦乐团的驻团作曲家,包括双子城青年管弦乐团西雅图青年管弦乐团科罗拉多州的费尔音乐节和卡布里罗现代音乐节。

他有两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一首是写给纽约爱乐长号首席阿雷西(J. Alessi)的协奏曲,另外一首则是管乐团作品──《苏醒极光》(Aurora Awakes),后者也为他赢得了两座奖。下半场音乐会的作品《酒暗色的海洋》,是由德州大学管乐团指挥钟健为了该校音乐院100周年庆所委托创作,题献给钟健,今年该乐团的世界巡回也带着这部新作到世界各地进行首演。麦基在创作乐曲时,他的太太艾碧会听他的作品,并一一替他们命名。麦基曾说:「如果没有艾碧的帮助,我的《苏醒极光》应该会叫做《第七降E大调慢与快》……」艾碧有时是听成品,有时则是在创作过程中就有了灵感而提供命名,本曲则是在动笔创作之前,就已经由艾碧命名并且编排完成了背景故事。

麦基采用了同样规模浩大的史诗作这首交响曲的故事背景──荷马的《奥德赛》,这部史诗中描写了主角奥德修斯在特洛伊之战后、十年的返乡过程。然而这部史诗巨作实在过于庞大(全本共有一万二千多行诗句),因此艾碧撷取了原作中某些桥段写下概要情节,分成三个乐章,麦基再以这三段故事成为核心架构,描写故事情节中所谱写而成的创作。伪装为献礼的巨型木马藏着希腊伏兵,特洛伊人欲取之为战利品而终遭屠城;血腥围城十年之久,特洛伊之战藉奥德修斯之计,带领希腊人获胜。战士们相继离开异乡踏上归途,然而奥德修斯的返乡之路,却如同这场战争一般漫长而费时,长达十年。航行中他经过了一片犹如酒暗色般的海洋,致人迷失又模糊的地带,奥德修斯找到归途前,必将迷航。

第一乐章:傲慢
庆贺奥德修斯凯旋的进行曲响起,奥德修斯船上满载战利品,也带着可招来祸端的骄傲。渺小的凡人奥德修斯亵渎了众神,这位征服者嚣张的气焰,使万神之王宙斯用闪电雷火击沉他的船,汹涌大海吞没了船上的水手。

第二乐章:不朽的线,如此不堪
美貌而永生的海洋女神卡莉普索,独居在岛上邂逅了濒死的奥德修斯,她让奥德修斯枕在她的臂弯,用黄金梭轻轻纺织着绣帷,唱着一首美丽动人的小曲。奥德修斯于是留下成了她的丈夫,绣帷象征他俩之间七年的永恒恋情。有一日奥德修斯想起他的返乡之行,向卡莉普索诉说着他即将远去,并嘲讽讥笑她曾痴心给予的一切,卡莉普索的心破碎了。当晚黄金梭又在织机上来回运转,绣帷一丝丝拆开织成了风帆,船上满载酒与面包,她召来和煦的海风帮助航行,奥德修斯终究再也没有回头望她一眼,象征不朽的爱情,犹如细线般的绣帷,终究脆弱而破灭不堪。

第三乐章:灵魂的关注
其它神祇仍未轻易放过奥德修斯,他的返乡路必须航向世界的尽头,到达那永夜的地狱之门。割开献祭动物头后,地狱的幽魂狂涌而出,向奥德修斯渴求鲜血,奚落指责他的罪过。他在众幽魂中见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也见到自己母亲的魂魄,然而他们都又饥又渴,挥舞着乱抓的手。先知泰瑞西亚斯的鬼魂饮血后指引他方向,奥德修斯翻过世界的边缘,在黑暗里更多亡灵如潮水般聚集,伴随着尖声怒吼,但家乡的灯火已在不远的前方,隐约依稀亮着。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