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RASS管乐网

管乐经典作品“亚美尼亚舞曲 Armenian Dances”介绍

发表于 2013-04-02 18:03:45, 来源: CNBrass.com
关键词:  亚美尼亚舞曲

亚美尼亚舞曲(Armenian Dances)使用了土耳其籍的音乐学者 Gomidas Vartabed(1869-1935)所采集的亚美尼亚地方民谣旋律所写成,所有旋律都有写成合唱版本。在亚美尼亚的古典音乐上有着相当大的贡献存在。我了解的亚美尼亚曲风基本来自于著名的《马刀舞曲》,那近乎疯狂的热烈和悲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亚美尼亚风格的曲子可能大概都是这般有浓烈的情感——舒缓优美得让人迷醉,热烈奔放得又让人窒息。整个曲子奏完后,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类曲子能给人以最大的感官刺激,我觉得,睡觉前最好还是不要听这类曲子,因为,它真的能让你心情彭湃。

阿弗烈·吕得(Alfred Reed)的「亚美尼亚舞曲」分为两部分,而这两部分组合成一个四乐章的组曲。为了配合大学初演其中以第一部分为组曲的第一乐章先行独立出版,其余三章(二~四乐章)收录在第二部份中。此曲使用了土耳其籍的音乐学者 Gomidas Vartabed(1869-1935)所采集的亚美尼亚地方民谣旋律所写成,所有旋律都有写成合唱版本。在亚美尼亚的古典音乐上有着相当大的贡献存在。


第一乐章 Armenian Dances Part I
也是此曲的第一部分。行乐稍简单和平缓,感情变化也可以让人接受和有思想准备。我觉得基本上算是展现部,各部旋律反复吟唱,把听者带入一个很有充满亚美尼亚风格旋律的氛围。此部分使用了五段民谣不间断地串连:
杏树(思索木) Tziran Tzar (The Apricot Tree)(Broadly and sustained 4/4) - 1904年所采集的乐谱,由三段旋律编织而成,气势磅礡的开头,加上富节奏的生命力及装饰奏的展现,呈现出此段音乐的表现力。
鹌鹑之歌 Gakavi Yerk (The Partidge's Song)(Con moto 4/4)- Vartabed自身创作的民谣乐曲,并于1908年出版。非常简单清新且带有一点活力的旋律,描写着鹌鹑行走时轻盈的步伐。 

喔,我的娜珊 Hoy, Nazan Eem (Hoy, My Nazan) (Allegretto non troppo 5/8)- 此书情而活泼的情歌便如题所示为娜珊所作的情歌,描写一位年轻人跳着舞蹈并伴着音乐,对他的至爱娜森唱出欢喜浪漫情歌,Vartabed于1908年将其改编为合唱曲出版。5/8拍的舞蹈节奏和许多的装饰奏,编织出这感人且动听的旋律。
阿拉亚斯山 (Alagyaz) (Broadly with expression 3/4)- 亚美尼亚境内的一座山,乐曲中宽阔的感觉,描写出这座山高雅且感性的一面,同时呼吸绵长的旋律是亚美尼亚民谣的特征之一。
去吧,去吧 Gna, Gna (Go, Go)(Allegro vivo con fuoco 2/4)- 幽默且清新的织度,快速的八分音符描写出亚美尼亚人民的欢笑声,有着宣叙调的风格。
此部分完,其实该组曲的基本元素基本都展现出来了,基本感情是快乐,光明,幸福的。尤其到最后的小狂欢部分,嘎然而止,然人沉醉其中,一时不能自拔。但是,感情在此曲进入第二部分有了显著变化。

第二乐章 Armenian Dances Part II
风啊,轻拂我的悲痛(农民的凄诉) Hov Arek (The Peasant's Plea) (Slowly,and very sustained 3/4) - 年轻的农夫面向山,“让和善的风吹拂着我,并且带走我的痛苦”痛切地吐露出一段悲歌”。其实我认为长笛中低音音域缓慢的吹天生就有点悲情沙哑的感觉,更加上黑管若断若连的抒情,实在是让人伤怀。但是我没有听出像贝五那样的,向灵魂拷问,向生命质疑的“大悲”来。这个曲子也许就是想简单的表现农夫因为收成不好,或者心爱的人远走那种简简单单,乾乾净净的悲伤吧。

第三乐章
胡玛(结婚舞曲) Khoomar (Wedding Dance)(Allegretto scherzando 6/8) - 胡玛(Khoomar)亚美尼亚女子名,根据Vartabed的女高音与合唱编曲所作。简单而又轻松的旋律,大概描绘了农家的简单婚礼吧?旋律仿佛的吟唱仿佛在告诉人们,这对新婚之人有多么般配。人们轻快的跳舞,欢乐的谈笑,农家的幸福,不就是如此吗?

第四乐章
洛里之歌 Lorva Horovel (Songs from Lori)(Broadly‐Presto - Molto meno mosso - Presto) - 这一乐章是此曲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相信也是作者花了最多功夫写的一部分。整乐章写得非常细腻而有深度,每次着重听不停的声部都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作者对管乐团音色的把握也非常有天才般的感觉,可以说此部分表现了管乐团最具特色最完美的混响组合,这种音色也是交响团无法替代和模仿的,这个曲子脱离了一般管乐音色的束缚,将管乐交响化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音色,节奏,旋律的层次互相交错游走,令人眼花缭乱,不能自已。

这曲子最开始就特别大气和醒目,锣和大号的运用,还有竖琴,贝司的运用,都为此曲撑开了一片宏大的画面,使后来的大场面更加令人期待和自然。紧接着是欢快的呈现部,感觉这个时候主角开始亮相了,落落大方,强劲有力,接着淡出……自然过渡到中间部分。这部分行进十分缓慢,那是农民们的劳动的歌曲,肉体的劳动和精神一起深深地连结,衷心呼喊也出现了,悲伤,负重,屈服,无助,没有信念,没有目的……………感情一层层堆积,幽缓的旋律用各声部反复变调呈现……层层的推进和螺旋似的上升,一浪高过一浪的情感迎面扑来,压抑的感情终于得以释放,精神开始狂欢,生命开始闪光,认识到了自我,寻找到了目标,这部分采用第一乐章《去吧,去吧》变奏的方式以更加气势磅礴的态度登场,潇洒,自信,精彩。最后,以一个张力巨大的长音收住,就像拉满弓的箭终于射了出去。

于Gomidas Vartabed
生于1869年土耳其的Anatolia,早期对音乐便有着相当大的兴趣,回到了祖国亚美尼亚就读神学院。更加持续音乐的学习,从祖国亚美尼亚的民谣和圣歌的收集及整理达4,000曲以上。同时,他也是战争的见证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下的土耳其国内,约有150万的亚美尼亚人民被大量虐杀的。他幸运逃过了这个灾难,不过,许多同胞的死给了他极大的打击。直至1935年死于巴黎。

通过网络我们能找到阿弗烈·吕得(Alfred Reed) 改编的4个管乐团录制的亚美尼亚舞曲版本。

版本一:Alfred Reed 指挥东京佼成管乐团 Tokyo Kosei Wind Orchestra(专辑试听
版本二:Alfred Reed 指挥洗足学园管乐团 Senzoku Gakuen Symphonic Wind Orchestra(专辑试听
版本三:John Boyd 指挥台湾管乐团 Taiwan Wind Ensemble
版本四:Alfred Reed 指挥洗足学园管乐团 Senzoku Gakuen Symphonic Wind Orchestra

 

网友评论

游客不能发表评论.请先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