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自2000年9月29日展开,共分三轮,每一轮的曲目如下:
一、初赛
1、指定曲:托马西(H. Tomsasi)小号协奏曲第一乐章含装饰(Leduc版)
2、自选曲:以下任选其一
贝里欧(L. Berio)《Sequenza X》(Universal版)前三页
塞尔夕(G. Scelsi)《Four Pieces for Solo Trumpet》第一、二、四首(Salabert版)
武满彻(T. Takemitsu)《Paths—in Memorian Witold Lutoslawski, for solo Trumpet》(Schott版)
戴维斯(P.M. Davis)小号奏鸣曲(Schott版)
史蒂芬斯(H. Stevens)小号奏鸣曲第一乐章(Perters版)
朱利叶(A. Jolivet)小号小协奏曲,自开头到第十九段(Durand版)
3、高音小号指定曲:
泰勒曼(G.P. Telemann)D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Sikorski版)
二、复赛
1、指定曲:
贝姆(O. Bohme)f小调小号协奏曲作品十八(D. Rahter版)
2、自选曲:以下任选一
拜登(J.F. Zbinden)《Dialogue》for Trumpet and Organ,作品五十(Billaudot版)
伊本(P. Eben)《Four Windows》for Trumpet and Organ(Barenreiter版)
艾思凯西(T. Escaich)《Tanz Fantaisie》(Billaudot版)与戴勒玉(G. Delerue)小号奏鸣曲(Billaudot版)
三、决赛
1、海顿(J. Hayn)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2、巴希(N. Barci)一首为小号与管弦乐团的委托创作,于开赛两个月前送参赛者手中。
该次参赛共六十人,依地区分类如下(简):法国(9人)、英国(7人)、德国(3人)、比利时(2人)、卢森堡(1人)、瑞士(2人)、西班牙(2人)、意大利(4人)、丹麦(1人)、挪威(1人)、芬兰(1人)、波兰(3人)、奥地利(4人)、匈牙利(2人)、捷克(2人)、保加利亚(2人)、南斯拉夫(1人)、克罗地亚(1人)、俄罗斯(2人)、白俄罗斯(1人)、美国(5人)、日本(4人)。
初赛与复赛
在赛前一般预测的大热门有几人,第一大热门就是法国超级天才少年David Guerrier(15岁),此人乃百年罕见的超级小号天才,1984年12月2日生,1997年进入法国国立里昂高等音乐学院就读,1998年以13岁稚龄勇夺德国Markneukirchen小号大赛第一名,1999年再夺意大利Porcia第十届国际小号大赛冠军,是小号史上最年轻的大赛冠军得主,目前他已经赢得六项大赛奖项。
来自白俄罗斯的Andrej Kowalinskij(23岁)曾赢得1997年莫斯科国际小号大赛冠军,1999年Porcia国际小号大赛赢得第二名,并在2000年的法国吐隆大赛赢得第二名,目前拥有5个国际小号大赛大奖,实力也是多方看好。
来自德国的Yosemeh Adjei(27岁)是1999年Porcia小号国际大赛的第四名,而捷克好手Jaroslav Halir(25岁)则是上届安德列大赛的第四名得主,此番在战自然针对冠军宝座而来。初赛于9月29、30日与10月1日三天在巴黎第八区歌剧院附近的巴黎CNR高等音乐学院举行,由于曲目的技巧非常困难,参赛好手无不拿出浑身解数全力以赴,赛况非常激烈,现场观众也因为这些超技曲目,情绪反应非常热烈。评审是采取投票制,也就是九位评审依照每一个名字的表现进行投票,票数最高的前十六名则进入复赛。在三天激烈的比赛后,裁判经讨论后决定只取了十三人进入复赛。
由笔者取得的评审内幕消息,David Guerrier与Andrej Kowalinskij两人都以裁判九票全数通过取得复赛权。此外英国美少女Alison Balsom则以自选曲武满彻的冷静完美表现,同样赢的了裁判九票全数通过过关。俄罗斯Timour Martynov以优异音乐性取得八票,德国好手Yosemeh Adjei则以一手循环换气的绝技演奏贝里欧,取得七票进入复赛。而最大爆冷门就是上届第四名得主捷克好手Jaroslav Halir表现失常,居然连复赛都未能进入。
第二轮比赛于十月三号与四号两天举行,题目是小号与管风琴的曲目,比赛地点选在巴黎左岸第七区的Basilique Sainte-Clotilde大教堂举行。当年大作曲家法朗克曾是这个教堂的驻堂风琴师,教堂内的管风琴高达三十多公尺,音响效果澎湃雄浑,但是巨大的残响将干扰参赛者与管风琴手的配合,因此这将会是个重要的挑战因素。比赛的曲目足足有三十分钟长,也挑战选手的演奏耐力。而在此夏秋转变的季节,巴黎的天气阴晴不定,是感冒的旺季,开赛前德国好手Yosemeh Adjei因为感冒而退出比赛,实在相当可惜。
第二轮指定曲贝姆的小号协奏曲是唯一一首德国早期浪漫派风格的作品,但算是有点冷门的作品。而自选曲都是现代风格作品。第二轮由于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手,于是比赛更激烈了,几乎很难分出彼此的高下。连裁判也不敢大意,每一个人都聚精会神的看着乐谱。笔者也试着自己打分数,有些选手因为演奏时间一长就逐渐露出些破绽,也有些选手似乎对这种曲目颇不擅长或是没有经验,但是十二人中除了白俄罗斯选手Andrej Kowalinskij以超完美的精采表现让笔者留下印象外,其他选手似乎都各有优缺点,很难去评断取决,笔者在心中盘算了半天,竟然只能删除掉五人。赛程结束裁判又再度举行投票,经过一小时多的讨论后选举出四人进入决赛,这四位幸运儿就是David Guerrier(法国/15岁)、Timour Martynov(俄罗斯/21岁)、Andrej Kowalinskij(白俄罗斯/23岁)与Alison Balsom(英国/21岁)。
在公布决赛人后选笔者再度采访决选过程,裁判对于David Guerrier与Andrej Kowalinskij两人依旧无异议全票通过,而Timour Martynov也以第二高票过关。但是第四人却产生了歧见,原因是在第一轮表现超优异的英国美少女Alison Balsom表现并不如预期,因此有些裁判就持保留态度。直到最后举行第二轮投票时Alison Balsom才惊险过关。
裁判音乐会

左起:G.Cassone、K.Groth、T.Caens、R.Friedrich、J.Harjanne、R.Voison。
比赛的精采好戏在十月五号晚间八点半上场,地点依旧是Basilique Sainte-Clotilde大教堂,但这并非是赛事,而是由柴佛拉室内管弦乐团与管风琴家尚-克劳·法兰松(Jean-Claude Francon)伴奏,全体裁判联合举行一场小型的音乐会。看到这些当世最知名的小号演奏家各显神通,比赛所有的紧张心情全部一扫而空,并且令人由衷赞叹。唯一的遣憾是由于大师安德烈脚刚动过手术,并未上场,而由儿子尼古拉上场带演。当尼古拉与所有裁判一起演奏Samuel Scheidt的小号八重奏(Canzone)作为开场时,那壮盛的场面实在令人终生难忘。接下来由德国小号二人组孔拉丁·葛罗斯与莱侯德·佛莱德利希演奏维瓦尔第的双小号协奏曲,效果灿烂自是不在话下。芬兰小号演奏家尤乌柯·哈佳奈演奏了一首Giulio Caccini的圣母颂,旋律虽然简单但是非常优美,哈佳奈精湛的演奏有如饶梁三日而不绝。接着安德烈的弟子卡恩独奏一首亨德尔的变奏曲,主题正是我们国小音乐课本耳熟能详的旋律《快乐的铁匠》,卡恩一开始演奏看似简单,但是变奏困难度却是如等比级数增加,最后超展技的结尾也获得观众热烈掌声。意大利小号演奏家加布耶勒·卡梭内也演奏了一首DanielZanettovich所写的《Monteverdian》,这首曲子充满了实验性风格。上半场就在卡恩与哈佳奈共同演奏亨德尔的D大调双小号组曲中告一段落。
下半场由六位裁判演出卢利(Jean-Baptiste Lully )为六支小号、定音鼓与管风琴的《Carousel》开场,其气势雄浑有如千军万马。接着是艾瑞克·欧比赫演奏的塔替尼小号协奏曲,欧比赫在这种各显神通的场面与恩师安德烈面前使出了浑身解数,演奏精采程度犹胜过他灌录的同曲唱片。接着卡梭内那更是拿出了秘密武器一一古代小号,演奏了三首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他轻松写意的技巧就如同我们拿着现代乐器演奏一般自然,在场行家莫不堂目结舌,连安德烈本人也在演奏结束后马上发言对观众解释这种乐器演奏的困难度,并大声称赞“BravoCassone!!”,自然听众更是掌声如雷。最后音乐会就在由欧比奥、佛莱德利希与哈佳奈合作的泰勒曼D大调三小号协奏曲中结束,那辉煌灿烂的效果赢得现场观众一致喝彩,所有演出人员出来谢幕答五次之多,音乐会直到晚间十一点多才人潮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