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哈德·海登(Bernhard Heiden)于 1910 年 8 月 24 日出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他在五岁的时候开始对音乐有兴趣,并且开始学习音乐基础理论、钢琴、单簧管和小提琴。 1929 进入德国国立柏林音乐院(Hochschule for Musik in Berlin)随著名作曲家保罗·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学习作曲。并于 1933 年在音乐院被授予门德尔松作曲奖(Mendelssohn Prize in Composition),1934 和钢琴演奏家Cola de Joncheere 在德国结婚。
1935年Bernhard Heiden 和 Cola de Joncheere 来到美国并且定居底特律。一直到了 1941 年才被归化作为美国公民,并任教于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usic)交授作曲。
Bernhard Heiden 的作曲风格受到 Paul Hindemith 和新古典主(Neo-Classicism)的影响,是美国现代颇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Bernhard Heiden 在 1937 年写了一首奏鸣曲给萨克斯风(也是第一首写给萨克斯风的奏鸣曲),这对古典萨克斯风是非常重要的贡献。
伯恩哈德·海登(Bernhard Heiden)出生于德国,6岁时就做了他的第一首曲子,后来进音乐院跟随当代著名的作曲家Paul Hindemith学习作曲,23岁时赢得了Mendelssohn Prize in Composition(门德尔松创作奖),后来为了躲避纳粹,和妻子一同移民美国,之后担任印第安那大学的教授并音乐系作曲department的主任一直到2000年,以89岁的高龄去世。
伯恩哈德·海登(Bernhard Heiden)于 1910 年 8 月 24 日出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他在五岁的时候开始对音乐有兴趣,并且开始学习音乐基础理论、钢琴、单簧管和小提琴。 1929 进入德国国立柏林音乐院(Hochschule for Musik in Berlin)随著名作曲家保罗·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学习作曲。并于 1933 年在音乐院被授予门德尔松作曲奖(Mendelssohn Prize in Composition),1934 和钢琴演奏家Cola de Joncheere 在德国结婚。
1935年Bernhard Heiden 和 Cola de Joncheere 来到美国并且定居底特律。一直到了 1941 年才被归化作为美国公民,并任教于印第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usic)交授作曲。
Bernhard Heiden 的作曲风格受到 Paul Hindemith 和新古典主(Neo-Classicism)的影响,是美国现代颇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Bernhard Heiden 在 1937 年写了一首奏鸣曲给萨克斯风(也是第一首写给萨克斯风的奏鸣曲),这对古典萨克斯风是非常重要的贡献。
伯恩哈德·海登(Bernhard Heiden)出生于德国,6岁时就做了他的第一首曲子,后来进音乐院跟随当代著名的作曲家Paul Hindemith学习作曲,23岁时赢得了Mendelssohn Prize in Composition(门德尔松创作奖),后来为了躲避纳粹,和妻子一同移民美国,之后担任印第安那大学的教授并音乐系作曲department的主任一直到2000年,以89岁的高龄去世。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