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坎杰罗·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他确认小提琴本质是一种歌唱性乐器。他所写的奏鸣曲,在快板乐章中摒弃了那些非音乐性的效果,而着力于辉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乐章,富于歌唱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富于歌唱性的演奏特点,为意大利学派奠定了基础。
阿尔坎杰罗·科雷利(A.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1653年2月17日生于富西尼亚诺,1713年1月8日卒于罗马。初在法恩扎学习音乐,1666年赴博洛尼亚深造4年,曾从G.B.巴萨尼学过小提琴。17岁成为博洛尼亚爱乐学会会员。1675年以演奏家和作曲家的身份定居罗马。1687年任枢机主教B.潘菲利的宫廷乐长。
科雷利在音乐史上的贡献是发展了小提琴音乐艺术,写出很多卓越的小提琴作品。尽管他用音从不超过第3把位,但是他把意大利的声乐写法移植到小提琴上,很多慢板乐章都写得非常抒情、柔婉,如同人声;相比之下快板乐章却较为逊色,这大概是受当时的技...
查看全文
阿尔坎杰罗·科雷利是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他确认小提琴本质是一种歌唱性乐器。他所写的奏鸣曲,在快板乐章中摒弃了那些非音乐性的效果,而着力于辉煌、有活力的旋律塑造。他的慢板乐章,富于歌唱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富于歌唱性的演奏特点,为意大利学派奠定了基础。
阿尔坎杰罗·科雷利(A.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1653年2月17日生于富西尼亚诺,1713年1月8日卒于罗马。初在法恩扎学习音乐,1666年赴博洛尼亚深造4年,曾从G.B.巴萨尼学过小提琴。17岁成为博洛尼亚爱乐学会会员。1675年以演奏家和作曲家的身份定居罗马。1687年任枢机主教B.潘菲利的宫廷乐长。
科雷利在音乐史上的贡献是发展了小提琴音乐艺术,写出很多卓越的小提琴作品。尽管他用音从不超过第3把位,但是他把意大利的声乐写法移植到小提琴上,很多慢板乐章都写得非常抒情、柔婉,如同人声;相比之下快板乐章却较为逊色,这大概是受当时的技巧限制。他的室内三重奏鸣曲和大协奏曲,为J.S.巴赫和G.F.亨德尔等人的独奏奏鸣曲和管弦乐协奏曲打下了基础。他的三重奏鸣曲采用慢—快—慢—快为序的套曲组合,为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初期的作曲家们所仿效。其主要作品有:三重奏鸣曲24首(作品1、3,后改称教堂奏鸣曲),室内三重奏鸣曲24首(作品2、4),独奏奏呜曲12首,大协奏曲12首。
阿尔坎格罗·科莱里(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又译作阿尔坎杰罗·科雷利、阿尔坎杰洛·科列里 。
科莱里的《合奏协奏曲》OP.6,正式曲名为《双小提琴与大提琴主奏群,以及可有可无、用以加强声音的双小提琴、中提琴、低音乐器的协奏群的合奏协奏曲》。这种协奏曲明显是三重奏鸣曲形式的发展。科莱里约从1680年起就不断创作合奏协奏曲(具体作曲年代不详),
《合奏协奏曲》的第一至第六号,由欧洲嘉兰古乐团(Europa Galante)演奏,其创始人法比奥·比昂迪(Fabio Biondi)担当指挥,版权来自欧洲古典乐名厂Opus III公司。比昂迪于1990年一手创立了意大利的欧洲嘉兰古乐团,他们虽然用巴洛克古乐器演奏,但却是真正属于21世纪现代人的乐团。他们凭借对生活的激情,对意大利巴洛克文化的钟爱,和无数次训练造就的默契,成功用革命性的手法为意大利古乐作品注入21世纪新容颜。
晚年整理出最精华者,辑成OP.6,但未能出版。死后才由其弟子张罗印行。这套协奏曲共包括12首,前8首为教会协奏曲,为教会仪式而用;后4首,为宫廷娱乐用的室内协奏曲。
收起全文